
“顆粒無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ē lì wú shōu,其核心含義是因災害或意外導緻農作物毫無收成,也可比喻努力或投入毫無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與結構
出處與用法
引申含義
近義與關聯詞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強調結果的徹底缺失,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自然災禍還是廣義的失敗。
“顆粒無收”一詞是指原本應該有所收獲或成果,卻一無所獲的意思。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顆粒和無收。下面将為您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
顆粒無收的拆分部首是食、米、一、穴、無、月。顆字的筆畫順序為乂三點,粒字的筆畫順序為米、十一、丨,無字的筆畫順序為丿、一。
“顆粒無收”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的一首:“砧聲不斷聽幸者,顆粒無收苦者多。”意為“聽到砧杵聲,幸運的人有所獲得,而那些不幸的人一無所獲。”這個成語也有繁體字“顆粒無收”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顆粒無收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箕積無獲,箕字是指用來颠谷物的器具,積字是指積蓄,獲字是指獲得。
1. 今年的收成不好,農民們顆粒無收。
2.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仍然顆粒無收。
3. 他努力工作了一整年,卻顆粒無收,感到非常失望。
組詞:顆粒、無收、收獲
近義詞:空手而歸
反義詞:豐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