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幼畜。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會稽俗多淫祀》:“律不得屠6*殺少齒。”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少齒漢語 快速查詢。
少齒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和實際應用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作動詞時表示“缺少、不足”,作形容詞時指“數量小的”。在“少齒”中取“缺少”之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本義指“牙齒”,引申為“像牙齒一樣排列的結構”(如鋸齒)。在生物學中特指動物口腔器官或植物邊緣的齒狀構造。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2年。
二、詞義解析
“少齒”指牙齒數量少于正常标準或物體邊緣的齒狀結構稀疏,具體分為兩類語境:
描述人類或動物因先天缺陷、病理脫落導緻牙齒缺失的狀态。例如:“該化石标本屬少齒型,僅存臼齒三枚。”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形容葉片、工具邊緣的鋸齒密度低。例如:“少齒冬青的葉緣呈淺波狀,鋸齒稀疏。”
來源:《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三、古籍用例佐證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少齒蕨,生石隙,葉緣鈍而疏齒”,印證該詞在傳統博物學中的使用。
來源: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1957年。
四、現代應用規範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該詞屬專業術語,日常口語中常用“缺牙”“齒稀”等替代,但在學術文獻中仍保留其精準性。
“少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少齒”指幼畜,即未成年的牲畜。該詞多見于古代法律或民俗記載中,強調對幼小動物的保護。例如漢代應劭《風俗通·怪神·會稽俗多淫祀》提到:“律不得屠殺少齒”,表明當時有禁止宰殺幼畜的規定。
“齒”的引申義
在古漢語中,“齒”不僅指牙齒,還可代指年齡(如“齒德俱尊”)或提及(如“不足齒數”)。而“少齒”中的“齒”更偏向“年齡”的引申義,指代幼小生命。
組合含義
“少”與“齒”結合,字面可理解為“年齡小”,特指動物幼崽,如牛犢、羊羔等。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作為古文詞彙出現在文獻研究或詞典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通常使用“幼畜”“幼崽”等更通俗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風俗通》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阿茶拜洛半農半牧區鼻翅兒鄙僿補色吃苦耐勞純粹丹山兜婁分則高廟赓載寡乏古辭規則還海毫心鶴情華葉魂瓶間壁艦隻饑匮禁從靜素禁戎絕然鈞録居宇可據懇激口蘑款書老面子良史梨花簡録籍冥雨幕吏南蔽南客難任扭捏譜兒撒旖旎石連樹史實殊緻同歸司賬太易塔裡木河堂邑天作紋風不動烏鵲歌鮮希小定小毛笑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