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利兵器。 漢 劉向 《說苑·權謀》:“ 晉 人已勝 智氏 歸,而繕甲砥兵。”
“砥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ǐ bī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砥”指細的磨刀石,引申為“磨砺”;“兵”指兵器或士兵。因此,“砥兵”字面意為磨利兵器,如《說苑·權謀》中記載:“晉人已勝智氏歸,而繕甲砥兵”,描述戰後整備武器的行為。
引申義
比喻嚴格訓練士兵,通過磨煉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例如“砥兵砺伍”一詞中,“砥兵”即指對軍隊的長期錘煉。
“砥兵”兼具具體動作(磨兵器)與抽象意義(訓練士兵),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在于通過磨砺實現強化,既可用于軍事場景,也可擴展至其他領域的提升過程。
砥兵(dǐ bīng)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砥字的部首是石,筆畫數為5,而兵字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7。
砥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虞書·大禹诰命》中的記載,意為磨砺士兵的心智、品德和技能。
在繁體字中,砥兵是「礪兵」。繁體字中的「礪」字由石和麗兩個部首組成,意味着利用磨石磨兵器。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現在的砥字寫作「砥」,古代常見的寫法有「砥」、「鏑」、「䢬」等。而古代的兵字寫作「兵」,較現代的寫法「兵」有所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隻有砥兵精神,才能保衛家園。”
與砥兵相關的組詞有:砥礅(意為磨石為禅修行的道具)、砥砺(意為磨砺、錘煉)、砥石(意為磨刀用的石頭)。
近義詞有:磨砺、鍛煉、修煉、培訓。
反義詞有:放松、懈怠、堕落、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