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漢 珥貂。《文選·左思<詠史>之二》:“ 金 張 藉舊業,七葉珥 漢 貂。” 李善 注引 董巴 《輿服制》:“侍中、中常侍,冠武弁,貂尾為飾。” 明 陸采 《懷香記·赴辟登程》:“遵 周 制,珥 漢 貂,歷觀形勝赴皇朝。”參見“ 漢珥貂 ”。
“漢貂”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主要含義與漢代官職制度相關,同時在文學作品中衍生出象征意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漢貂”即“漢珥貂”,指漢代侍中、中常侍等高級官員冠帽上插戴的貂尾裝飾。這一制度源自漢代輿服制,侍中、中常侍等近臣以貂尾為冠飾,象征顯赫地位。
左思《詠史》
詩句“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通過“珥漢貂”暗指漢代金日磾、張湯家族世代顯貴,七代人均任高官,貂尾成為權貴的象征。
陸采《懷香記》
明代戲曲中“珥漢貂”被沿用,如“遵周制,珥漢貂”,借古喻今,呼應官職傳承。
與“貂”相關的成語多含權貴或珍貴之意,如“狗尾續貂”(以次充好)、“貂蟬滿座”(顯貴雲集)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注疏或漢代輿服制度研究(來源:、4、7)。
《漢貂》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動物:貂。貂是一種體态纖瘦、長尾巴、靈活機敏的哺乳動物,被認為有着靈性和吉祥的象征。在中國文化中,貂被視為吉祥之獸,代表着富貴和幸福。
《漢貂》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漢和貂。其中,漢的部首是水,總共有三畫;貂的部首是犬,總共有七畫。
《漢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貂是中國皇室常用的禦用動物,被宮廷貴族視為吉祥之獸。因此,貂也被稱為“漢貂”,強調其與漢族文化的聯繫。在繁體中,漢貂的寫法和簡體相同,沒有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漢貂》以及其中的“漢”字在古代寫法中,水的部分會更加彎曲,整體形态有所變化。而“貂”字的犬部分畫法也可能有所不同。這些古代寫法的變化主要是由于年代的推移和書法的演變。
1. 這幅畫中,畫家精細地繪制了一隻華麗的漢貂,非常逼真。
2. 這個新年,我送給你一幅描繪漢貂的書法作品,祝你幸福富貴。
組詞:漢字、漢服、漢化、貂皮
近義詞:華麗的貂、吉祥動物
反義詞:兇猛的猛獸、不祥之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