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拜的意思、肩拜的詳細解釋
肩拜的解釋
比肩共拜。 金 王若虛 《王氏先茔之碑》:“一日衆變,自令丞以下悉肆至君側,肩拜而歡呼曰:惡者除之,善者奉之,可也。保我百姓,非公而誰!”
詞語分解
- 肩的解釋 肩 ā 脖子旁邊胳膊上邊的部分:肩膀。肩胛。并肩。 擔負:肩負。肩荷(?)。肩輿(轎子)。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專業解析
“肩拜”屬于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
- “肩”指代古代禮儀中肢體動作的承載部位,常見于《周禮·夏官》記載的“肩隨禮”,即晚輩隨行尊者時需保持肩部微側的儀态;
- “拜”則為古代行禮的統稱,如《說文解字》釋“拜”為“首至手也”,即雙手合攏低頭緻敬的動作。
組合詞“肩拜”在清代學者段玉裁的《經韻樓集》中曾被提及,特指兼具躬身與側肩的複合禮儀,多用于臣子對君王的特殊朝拜場合,其動作需體現身體角度的謙卑與雙手行禮的同步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文獻考據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肩拜”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由“肩”(承擔、并肩)和“拜”(行禮、敬仰)組成,字面意為“比肩共拜”,即并肩行禮或共同表示敬意。
- 引申義:部分詞典(如)将其定義為成語,表示受他人恩惠後感激不盡、深感佩服與敬仰的情感。
2.詳細解析
- 出處與用例:最早見于金代王若虛的《王氏先茔之碑》,描述衆人共同擁戴某位人物時的場景:“自令丞以下悉肆至君側,肩拜而歡呼……”此處強調集體行動中的共同敬仰。
- 動作與情感結合:既有實際行禮的動作(“拜”),也隱含因感念恩德而産生的集體擁護(“肩”象征共同承擔)。
3.用法與辨析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多用于古文或特定曆史文本分析。
- 注意:部分來源(如)的引申義可能為後起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共同行禮”還是“感激敬仰”。
4.總結
“肩拜”原指并肩行禮的動作,後衍生出表達共同感激或敬仰的含義,但需注意其古語屬性及語境依賴性。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金代文獻中的原始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表闾冰紋庇翼才誇八鬥財紳慘然不樂長立車箱鹾課吊盤定甆東盟笃素娥婺發俏飛駝風鏟蓋戴肛瘘國網紅花菜懷二滑落互郎鹪鸠棘場借古諷今截路碣石鈞席炕櫃礦渣寬簡冷凄凄立治妙微憫宥抹骨牌槃護批複鉛花黔突輕拂輕赍綱乳糖燒胡了洗臉水時軌視爲寇雠祀曲私生活陶心騰霄挑嘴妥貼王字鯉為山止篑伍旋小米面諧調習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