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守的意思、儆守的詳細解釋
儆守的解釋
戒備防守。《東周列國志》第六6*四回:“﹝ 齊莊公 ﹞先侵 衞 地, 衞 人儆守,不敢出戰。”
詞語分解
- 儆的解釋 儆 ǐ 使人警醒,不犯過錯:儆戒。儆省(媙 )(使人覺悟、反省)。懲一儆百。以儆效尤。 古同“警”,警報。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時。 維持原狀,不想改變:保守。因循守舊。 呆在一起:厮守。 節操:操守。 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種稻子。 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國周代掌管祭祀宗廟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儆守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儆守”的漢語詞典釋義
“儆守”為漢語複合詞,由“儆”與“守”組合而成,屬于動詞性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以警戒之心遵守規則或原則”。具體釋義如下:
-
字義解析
- 儆:本義為“警戒、戒備”,《漢語大詞典》釋為“使人警醒,不犯過錯”,常見于“儆戒”“懲一儆百”等詞。
- 守:指“遵循、保持”,《說文解字》注“守,官守也”,引申為遵守規範,如“守則”“守信”。
-
複合詞義
“儆守”強調以自覺的警惕态度維護某種準則,常見于道德、紀律或制度語境。例如:“儆守廉潔,防微杜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用例),指以審慎之心遵守廉潔原則,防範細微過失。
-
語用與權威性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突顯對規則的敬畏與主動遵從。其語義層次包含“内在警覺”與“外在遵守”的雙重性,符合儒家文化中“慎獨”思想,具有倫理學色彩。
引用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儆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儆守(拼音:jǐng shǒu)指“戒備防守”,強調在特定情境下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防禦措施。它由“儆”(警戒、告誡)和“守”(守護、防守)組成,整體體現“以警戒之心守護”的複合含義。
二、使用場景
- 曆史與文學:常見于古籍或曆史叙述,如《東周列國志》中描述衛國面對齊國入侵時“儆守”以避戰。
- 現代應用:可引申至工作、團隊管理等領域,指保持警覺以應對潛在風險。
三、詞義延伸
- 警戒性:核心在于“儆”的警示作用,強調主動防範而非被動應對。
- 行為态度:既可用于個人(如謹慎處事),也可用于群體(如團隊協作中的風險管控)。
四、示例與結構
- 例句:“衛人儆守,不敢出戰”(《東周列國志》)。
- 近義詞:戒備、防守;反義詞:松懈、疏忽。
五、注意事項
- 發音:部分資料标注為“jǐn shǒu”,但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采用“jǐng shǒu”。
- 使用頻率: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組詞形式,可參考《東周列國志》原文或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艾服蚌醬裱軸缽錢捕案嘲嘲賝寶晨參暮省趁心如意出爻存儲盹睡馮國璋訃報服乘拊拂膚闊赅括幹幹凈滾湯很鸷滑塌忽悠醬瓿焦腐金剛神精粹诳謾潰散牢祭連扯跟頭臨危制變留盼禮學亂氣論辟廬山精毛愣迷途袍哥奇績情寵清年輕音樂傘形花序三原色商量深邃事生肘腋釋氏施威絲棼挑引退磁危慄武昭香撲撲嘯結席不暇暖隙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