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守的意思、儆守的詳細解釋
儆守的解釋
戒備防守。《東周列國志》第六6*四回:“﹝ 齊莊公 ﹞先侵 衞 地, 衞 人儆守,不敢出戰。”
詞語分解
- 儆的解釋 儆 ǐ 使人警醒,不犯過錯:儆戒。儆省(媙 )(使人覺悟、反省)。懲一儆百。以儆效尤。 古同“警”,警報。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時。 維持原狀,不想改變:保守。因循守舊。 呆在一起:厮守。 節操:操守。 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種稻子。 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國周代掌管祭祀宗廟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儆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儆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儆守(拼音:jǐng shǒu)指“戒備防守”,強調在特定情境下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防禦措施。它由“儆”(警戒、告誡)和“守”(守護、防守)組成,整體體現“以警戒之心守護”的複合含義。
二、使用場景
- 曆史與文學:常見于古籍或曆史叙述,如《東周列國志》中描述衛國面對齊國入侵時“儆守”以避戰。
- 現代應用:可引申至工作、團隊管理等領域,指保持警覺以應對潛在風險。
三、詞義延伸
- 警戒性:核心在于“儆”的警示作用,強調主動防範而非被動應對。
- 行為态度:既可用于個人(如謹慎處事),也可用于群體(如團隊協作中的風險管控)。
四、示例與結構
- 例句:“衛人儆守,不敢出戰”(《東周列國志》)。
- 近義詞:戒備、防守;反義詞:松懈、疏忽。
五、注意事項
- 發音:部分資料标注為“jǐn shǒu”,但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采用“jǐng shǒu”。
- 使用頻率: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組詞形式,可參考《東周列國志》原文或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儆守
儆守(jǐng shǒu)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儆”和“守”兩個部分組成。拆分部首可以分别為“人”和“宀”,其中“人”是表示人類的意思,而“宀”是表示房宇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和發展
“儆守”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召南·儆姞》一篇中,用來指告誡、提醒人們時刻警戒和保持警覺。在古代,人們建造城牆和防禦設施來保護自己的財産和生命安全,這也展現了“儆守”的意義。
繁體字
在繁體中,“儆守”一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與現在有所不同。以“儆守”為例,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曆史文獻記載,我們無法确定其古代寫法的具體細節。
例句
1. 父親教導我要時刻儆守,保護自己的安全。
2. 這個城市的警察部門儆守在每個角落,确保市民的安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儆醒、儆戒、儆猛、守護、守望。
近義詞:警惕、警戒、戒備、保持警覺。
反義詞:漫不經心、疏忽、大意、掉以輕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