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故國。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吾已絶望,永辭萬民,豈料再還,重復鄉國。” 唐 張籍 《送新羅使》詩:“悠悠到鄉國,還望海西天。”《白雪遺音·馬頭調·昭君出塞》:“惱恨 毛延壽 ,與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來,)弄的俺抛離鄉國。”
(2).家鄉。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 唐 杜俨 《客中作》詩:“容顔歲歲愁邊改,鄉國時時夢裡還。”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三年幹戈暗鄉國,有兄不得歸塋域。”
“鄉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故國
指已滅亡的祖國或曾經歸屬的國家。例如:
家鄉
指個人的故鄉或長期居住地。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2、4、5)。
“鄉國”是一個有着豐富内涵的詞語,它既可以指代一個人的家鄉,也可以指代一個人的國家。它代表着對家鄉或國家的情感、認同和歸屬感。
根據《康熙字典》,鄉國的主要部首為“土”和“亠”,其中“土”為地土的意思,表示與土地有關,而“亠”則相當于“亡”的頭部。
根據筆畫分解,鄉國總共有七個筆畫。
鄉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鄉黨》這一篇章中,是孔子用來表達自身的思想和觀點的一種比喻方式。後來,鄉國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描述個人對家鄉或國家的情感和認同。
鄉國的繁體字為“鄉國”。雖然繁體字形式的鄉國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一些傳統文化的書信、文章或文學作品中仍然可以見到。
在古代,鄉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鄉”的古代寫法為“鄉”,意為鄉村;“國”的古代寫法為“國”,意為國家。
1. 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鄉國,為鄉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 出國留學是我實現理想并報效鄉國的機會。 3. 他對鄉國的山水河川情有獨鐘。
鄉村、鄉親、鄉民、鄉土、鄉愁、鄉音
家鄉、祖國、故鄉、故國
異鄉、外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