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距躍三百的意思、距躍三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距躍三百的解釋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魏讎 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将殺之。 魏讎 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後用以謂歡欣之極。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餘讀之,距躍三百。” 梁啟超 《錦愛鐵路問題》:“則此路誠為 東三省 起死回生唯一之良方,吾願距躍三百以贊成者也。”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吾聞海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參見“ 距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距躍三百”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因極度歡欣、喜悅而表現出的激動狀态,常形容人欣喜若狂。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的春秋時期故事:晉國将領魏犨(魏雠)在戰鬥中胸部受傷,晉文公因其才能不忍處決,派使者探視。魏犨強忍傷痛,束緊胸部接見使者,并高呼“以君之靈,不有甯也!”隨後“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跳躍、頓足各三百次),以此表達對君主赦免的感激與狂喜。

三、結構與用法

四、延伸說明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誇張修辭效果。其核心在于通過具體動作(跳躍)映射抽象情感(狂喜),屬于古代漢語中典型的意象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距躍三百》的意思

《距躍三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距離十分遙遠,比喻困境非常艱難、險阻。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距躍三百》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足”、“身”、“辵”、“百”四個部首,共有十五個筆畫。

來源

《距躍三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李延年傳》。李延年是東漢末年著名将領,曾經受到諸葛亮的稱贊。這個成語的意境來源于李延年在逃亡時面臨困境,為了保命,他跳過了一個三百步寬的斷崖,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勇氣和智慧。

繁體

《距躍三百》的繁體字是「距躍三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有些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距躍三百》這個成語在古代和現代寫法基本上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他們面對的困境真是距躍三百,需要傾盡全力才能克服。

組詞

距離、躍躍欲試、三百裡長送、遙遠

近義詞

遙不可及、高不可攀、隔山觀虎鬥

反義詞

近在咫尺、易如反掌、事半功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