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规元的意思、规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规元的解释

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1933年以前, 上海 通行的一种记帐货币。规元只作记帐之用,以 上海 银炉所铸二七宝银折算使用。《冷眼观》第九回:“ 西林 亦以我母亲亡故,是件大事,不便固留,送了我四十两规元。”《新华月报》1955年第3期:“在银两制度的情况下,由于各种秤的分量不一致,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记帐单位是规元等,行使的却主要是银元、银角、铜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规元”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及历史语境分析。从构词角度,“规”指规范、准则,“元”可表根本、初始,组合后引申为“确立基本原则或标准”。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制度建立或理论奠基的过程,例如《周礼》疏解中提到“规元以制典”,指通过制定根本法则来完善礼制体系。

现代汉语中,“规元”的使用场景较为局限,主要出现在学术研究或特定行业术语中。例如,在经济学领域,部分学者借用该词表达“市场基准体系的形成机制”,这一用法可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专业论著。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尚未收录该词条,其规范性地位仍存争议。

网络扩展解释

规元是近代中国上海地区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主要流通于1933年之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别称
规元又称“豆规银”“九八规元”,是当时上海通行的虚银两记账单位。它并非实体货币,仅用于账务结算,实际交易需通过上海银炉铸造的“二七宝银”折算使用。

2. 折算规则与用途
规元的计算方式以二七宝银为标准。二七宝银成色较高,需按一定比例折合为规元,例如50两宝银可折算为52两7钱规元。这种制度简化了不同成色银两的换算,便于商业贸易和金融结算。

3. 历史背景与废止
规元制度反映了近代中国货币体系的复杂性。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政策,规元随银两制度一同被废除,由银元(如“袁大头”)取代。

4. 文化记载
在文学作品如《冷眼观》中,曾出现“四十两规元”的表述,印证了其在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了历史资料与文献记载。若需更专业的金融史考证,建议查阅权威经济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黯弱百宝标准音弊端补增谄笑胁肩乘风兴浪齿牙余论楚甸雌剑丹雀发寤風癩负摙梗子寒衲喝醉,喝醉酒忽忽不乐回氐悔沮家亲解榜杰立鯨浦捐床帐巨狡马兀愍惜末费农夫槃散飘篷平出切瑳窃起青庄邱螾攘攘扰扰山亭生灵失辞收件孀闺水态淑女叔叔束藴私函祀曲嘶啸罎子听会托想未免为书诬服五凿下定义祥桑谷兮甲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