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的絹帛。《宋書·恩倖傳論》:“素縑丹珀,至皆兼兩。” 唐 蔣防 《霍小玉傳》:“請以素縑,著之盟約。”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逸文》:“ 巨濟 先唱雲:‘憑誰妙筆,橫掃素縑三百尺;天下應無,此是 錢塘 湖上圖。’”
“素缣”是一個由“素”和“缣”組合而成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單字釋義
組合含義
“素缣”即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細絹。因“缣”本身是精細的絲織品,加上“素”強調其未加裝飾的特性,故多用于書畫創作或重要文書記載,例如:
文化背景
這類織物在古代屬貴重材料,常見于典籍、詩詞中,如《漢書》有“缣帛圖書”的記載,側面反映其作為文化載體的曆史地位。
《素缣》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絲綢。在古代,素缣通常被視為貴重的絲織品,用于制作各種服飾和家居用品。
《素缣》這個詞的部首是“糸”(纟),意為絲類制品,而筆畫數為21。
《素缣》一詞最早出現于《楚辭》中的《九思·涉江》一篇。此篇中寫道:“今魚服之缣缣兮,投絛其中來。”後來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素缣”的寫法并沒有大的變化,仍然是「素縯」。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有些漢字的書寫形式在古代與現代并不一緻。然而,《素缣》這個詞的寫法在古代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依然是「素缣」。
1. 她身穿一襲雪白的素缣長裙,顯得優雅動人。
2. 我在古董店發現了一幅古代繪畫,畫中女子衣着華麗,身披一件素缣禮服。
組詞:素色、缣绫、素雅、缣帛。
近義詞:素綢、白缣、白紗。
反義詞:彩緞、彩紗、彩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