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時畢命;同歸于盡。 明 陳子龍 《歲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七:“百年奄忽竟同盡,可憐七尺如鴻毛。” 阿英 《李闖王》第四幕:“我 吳三桂 就是投順過去,一朝再有變化,又怎麼是好?真個與他同盡嗎?”
“同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同盡”指同時畢命或同歸于盡,強調共同面臨終結或滅亡的狀态。該詞由“同”(共同)與“盡”(完結)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生命、命運或事物的共同終結。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近義詞擴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字典的完整詞條。
同盡是一個成語,指事物或情感以同樣的方式達到頂點或結束。在這種情況下,盡表示達到頂點,最大限度地實現或結束。
同盡的部首是口和寸,分别為3和3個筆畫。
同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這篇文中。其中的一句是“同盡天機,變化無窮”,意思是人與天地的法則相同,變化無窮。
同盡的繁體字為同盡。
在古代,同盡的寫法稍有不同,盡字的形狀是“十”,而非現代常見的“屍”。同盡的古代寫法為同盡。
他們的競争一直持續到同盡,最後都取得了同等的成績。
- 同心:具有相同的心思和目标。 - 同等:程度、條件或地位相同。 - 同類:屬于相同類别或種類。 - 同學: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的人。
彼此平等、盡或競争相當。
差異、不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