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申明表白。《晉書·司馬休之傳》:“但 康之 前言,有所不盡,故重使 胡道 ,申白所懷。”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王敬則》:“ 敬則 遣人緻劫帥曰:‘若能自出首,當為申白。’”
(2).禀明。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司馬郊》:“ 郊 嘗居 歙州 某觀,病痢,困劇,觀主欲申白官司。”
(3). 申公 和 白生 的并稱。 申公 、 白生 , 魯 人,皆受《詩》于 荀子 門人 浮丘伯 ,為 楚元王 中大夫。見《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後借指賢才。《宋書·自序傳·沉璞》:“吾遠慚 楚元 ,門盈 申白 之賓;近愧 梁孝 ,庭列 枚 馬 之客。” 唐 羅隱 《岐王宅》詩:“ 申 白 賓朋傳道義, 應 劉 文彩寄音徽。”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百年後,尚庶幾 申 白 ,不數 韋 康 。”
“申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指通過言辭或行動明确表達立場、意圖或情感。例如:
指向上級或權威機構彙報、陳述情況。例如:
源于曆史人物申公和白生的并稱: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不同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涉及人物典故時多指向第三種解釋。
申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發出聲音清脆悅耳。通常用來形容音樂、聲音等優美動聽的表現。
申白的部首是疋(shù)和白(bái),它共有12個筆畫。
申白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它原本是指一種宮廷音樂的表演方式,後來引申為聲音美妙動聽的意思。在繁體字中,申白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變化。《說文解字》中将申白的寫法為「疋白口」。在古書和碑文中,也可以看到申白的另一種寫法「辰白口」。
1. 她的歌聲申白而動聽,深深地打動了觀衆的心靈。
2. 這座山谷中的溪流發出申白的流水聲,令人陶醉。
3. 那位鋼琴家演奏時,指尖輕柔地觸動琴鍵,音符申白而飄逸。
1. 申請:指向上級請求或索取。
2. 申述:陳述個人的意見、看法或觀點。
3. 申報:向有關部門提交書面申請或報告。
悅耳、動聽、婉轉、悠揚
刺耳、嘈雜、難聽、沉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