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黉宮的意思、黉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黉宮的解釋

學宮。 元 洪希文 《踏莎行·示觀堂》詞:“郡國興賢,黌宮課試,書生事業從今始。” 明 謝谠 《四喜記·喜逢甘雨》:“芹水生涯淡,黌宮道味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我輩身列黌宮,乃在此攜酒榼,看遊女,其鄙而不顧,宜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黉宮”是漢語中一個古雅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指古代學校或學宮,是進行教育、科舉考試的場所。讀音為“hóng gōng”,其中“黉”專指學校,“宮”表建築,合稱即教育機構。

  2. 曆史背景與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元、明、清文獻,如元代洪希文《踏莎行》中“郡國興賢,黌宮課試”,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提到“身列黌宮”,均體現其與科舉、文人階層的關聯。

  3. 文化功能擴展
    部分黉宮兼具祭祀功能,如廣西武宣文廟(又稱黉宮)既是祭祀孔子的祠廟,也是當地最早的官辦教育場所,反映古代“廟學合一”的傳統。

  4. 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地方志或仿古語境中,作為“學校”的雅稱。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黉宮》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宮廷學校。在中國古代,皇宮中設有的教育機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黉宮》的部首是黑字部,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黉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那時候,宮廷内設學宮,專門培養皇家的學者和官員。這個機構被稱為“黉宮”,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意義。

繁體

《黉宮》的繁體字為「黌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有關黉宮的文獻中,對該詞的字形記載不多。根據現有記載顯示,黉的上部是“黑”字,象征智慧;下部是“又”字,表示掌握的能力。宮則由“宀”,表示建築物,以及“工”,表示努力工作的意思組成。

例句

1. 古代的皇室子弟都會在黉宮接受嚴格的教育。

2. 黉宮中培養出了許多傑出的文臣武将。

組詞

1. 黉門:宮廷中的主要門戶。

2. 黉黉:反複讀書,苦于瑣細之日。

近義詞

學宮、書院、太學

反義詞

野學、私塾、民間教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