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棠之請的意思、發棠之請的詳細解釋
發棠之請的解釋
發:發放;棠:齊國地名,積谷之處;請:請求。原指孟轲勸請齊王發放棠邑糧食赈濟饑民。後指請示赈濟。
詞語分解
- 發棠的解釋 《孟子·盡心下》:“ 齊 饑。 陳臻 曰:‘國人皆以夫子将復為發 棠 ,殆不可復。’” 棠 , 齊 地名。 孟轲 為推行仁政,曾就 齊 饑勸 齊宣王 發放 棠城 積谷赈濟貧民。後因謂開倉赈濟為“發 棠
- 請的解釋 請 (請) ǐ 求:請求。請示。請假(?)。請命。請戰。請教(刼 )。請願。請君入甕。請纓(喻請戰殺敵)。 敬辭,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請進。請坐。請安。請便。 延聘、邀、約人來:請客。請柬。邀請。 谒
網絡擴展解釋
“發棠之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發:發放;
- 棠:齊國地名(今山東境内),古代囤積糧食的地方;
- 之:的;
- 請:請求。
字面指孟轲(孟子)勸谏齊王開倉赈災的行為,後泛指請求發放糧食救濟災民或向官方請示赈濟。
出處與典故
出自《孟子·盡心下》:“齊饑,陳瑧曰:‘國人皆以夫子将複為發棠。’”
背景是齊國遭遇饑荒時,孟子曾建議齊王開放棠地的糧倉赈濟災民。後來百姓再次面臨饑荒,陳瑧提及此事,希望孟子能再次勸谏齊王。
用法與特點
- 詞性: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語;
- 結構:偏正式,作賓語(如“提出發棠之請”);
- 現代延伸:可比喻為向權威機構申請援助或資源調配;
- 使用場景: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描述赈災、民生議題的語境。
示例造句
- 古代:戰亂後,百姓多次上書朝廷,盼有發棠之請以解饑荒。
- 現代:災後重建時,地方政府向中央提出發棠之請,請求調撥應急物資。
注意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或文學作品中。部分網頁(如)誤将其引申為“向重要人物請教”,此為錯誤解讀,實際含義始終圍繞“赈濟請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棠之請
發棠之請這個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是一種特定的請托或請求的方式。它字面上的意思是“向發棠請托”,發棠是指古時候一種祭祀時所用的一種植物,因此發棠之請可以理解為向神明祭祀時的請求或順帶的請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發(火字旁 + 反石旁) 棠(木字旁 + 目字旁 + 十字旁),發棠共有11個筆畫。
來源:發棠之請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傳》中,具體用法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是一種常用的禮儀用語。
繁體字:發棠之請
古時候漢字寫法:發棠之請在古代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而言并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他向神明發送了一封發棠之請,希望能夠得到神明的庇佑。
組詞:發請、棠之請、請托、祈求、請求等。
近義詞:禳禱、祭祀、祈禱、請求等。
反義詞:答應、拒絕、允許、不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