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岷山 與 嶓冢山 的并稱。《書·禹貢》:“ 岷 嶓 既藝, 沱 潛 既道。” 孔 傳:“ 岷山 、 嶓冢 ,皆山名。” 晉 張載 《劍閣銘》:“遠屬 荊 衡 ,近綴 岷 嶓 。” 王闿運 《<衡陽縣志>序》:“晚投 岷 嶓 ,抗志浮雲。”
“岷嶓”是古代文獻中常見的并稱,指岷山與嶓冢山兩座山脈。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岷嶓”由“岷”(岷山)和“嶓”(嶓冢山)組合而成,是兩座山的合稱。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時“岷嶓既藝,沱潛既道”,意為兩山區域已得到治理,沱江、潛水等河流水道疏通。
現代語境中,“岷嶓”多用于曆史地理研究或文學創作,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水經注》等古籍,或查閱地理志類文獻。
《岷嶓》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兩山之間狹窄的峽谷或峽道。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地理景觀、地理地貌或者兩山之間的通道。
《岷嶓》的部首是山部,它的偏旁是"山"字。《岷嶓》的總共有20個筆畫。
《岷嶓》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繁體字為「岷嶓」。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岷嶓》在古代的寫法為「岷 嶓」。
1. 在這座小山的旁邊,有一條狹窄的岷嶓。
2. 他們決定在兩座山之間建設一座橋梁,以便更方便地穿越這個岷嶓。
根據《岷嶓》這個詞語,我們可以組成以下的詞語:
1. 岷:名詞,指岷江或岷山。
2. 嶓谷:名詞,指兩山峽谷。
《岷嶓》的近義詞是「峽谷」,它們都指代山脈之間的狹窄通道。反義詞則是「廣谷」,指山脈之間寬闊的通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