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的形貌。 清 姜宸英 《徐健庵編修筵上觀洗象》詩:“魋形詭貌三十六,一一騎就深潭浴。”
“詭貌”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ǐ mào(注音:ㄍㄨㄟˇ ㄇㄠˋ),其核心含義為奇特的形貌。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詭貌》這個詞在中文中表示一個人表情或外貌異常奇特、離奇的特征。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與其内心真實狀态不符,給人以神秘、難以捉摸的感覺。
《詭貌》這個詞的部首是「讠」,共有12個筆畫。
《詭貌》一詞的來源相對較難考證。根據詞義推斷,「詭」這個字意指巧妙、古怪,「貌」則指外表。兩個字組合起來,表示外表異常奇特、離奇。
《詭貌》的繁體字為「詭貌」。
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詭」字古時的寫法為「䛊」或「䛉」,「貌」字古時的寫法為「貉」。
1. 他總是戴着面具,使人無法看清他那詭貌的真實。
2. 她的詭貌讓人難以琢磨,無法洞察她内心的真實想法。
3. 演員們通過化妝技巧将自己打扮成各種詭貌,使得角色更加生動、立體。
1. 詭計
2. 詭異
3. 詭秘
4. 詭谲
5. 詭辯
1. 奇特
2. 奇異
3. 離奇
4. 古怪
5. 神秘
1. 正常
2. 平凡
3. 常态
4. 俗氣
5. 自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