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墨之言的意思、繩墨之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墨之言的解釋

可作為準繩、合乎道德聖智的言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墨之言”是漢語中的典故意象,本義指木工用繩墨在木料上彈畫直線以取直,引申為合乎規範、準則的言論或主張。該詞最早可追溯至《荀子·儒效》中“禮者,人主之所以為群臣寸尺尋丈檢式也,人倫盡矣”的表述,其中“檢式”即繩墨之意,強調社會規範的重要性。

從詞源結構看,“繩墨”作為并列式複合詞,《說文解字》釋“繩”為“索也”,“墨”為“書墨也”,二者組合後形成工匠測量工具的代稱。這種工具屬性在《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的記載中,已顯現出由具體工具向抽象準則的語義遷移。

現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法度;規矩”,收錄在第七卷第1286頁。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67頁,則将“繩墨”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包含“比喻規矩或法度”的義項,并注明其多用于正式場合或學術論述。

在語義演變方面,該詞經曆了“工匠工具→禮法規範→理性準則”的三層遞進。如《文心雕龍·史傳》評司馬遷“實錄無隱之旨,博雅弘辯之才”時,即以“不離繩墨”評價其曆史書寫的客觀性,展現出詞義向學術規範領域的拓展。

網絡擴展解釋

“繩墨之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可作為準繩、合乎道德聖智的言論,比喻符合法律、規矩或禮法的言論。
“繩墨”原指木工打直線的工具(墨線),引申為準則或法度,“繩墨之言”即強調言論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二、出處與背景

  1. 原始出處
    源自《莊子·人間世》:“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
    莊子通過這句話說明:若未了解他人心理,強行用仁義規範勸誡暴君,反而會被視為利用他人之惡彰顯自身美德,招緻災禍。

  2. 引申含義
    成語隱含“言論需符合情境與對象接受度”的警示,強調規範言論的適用性。


三、用法特點


四、注意事項

使用此成語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在不適宜的情境下強行套用規範,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如莊子原文的警示)。

别人正在浏覽...

阿奉拜墳班聯本賞步級蒼黑弛懸大猾蹈厲之志點漆璧掉價返禦封疆畫界鋒俠父馬副王榦輔工農兵方向毂輠鼓眼努睛函達函電寒芒黑單艱禍解運給予鞠人看盞空靜侉餅快門浏浏鹵素沒飲擰種驽劣睥竊鉗掣前夫清光勤勞勇敢秦隴漆椀蘧廬趨營桑根蛇三檐四馬少見多怪攝論宗師王蜀襭袍陶貫銅子兒僞師蓊茂象話孝夫嘯聚山林笑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