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尚書省下分職治事的五個官署。 漢 初置尚書五人,其一為仆射,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禦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書事;主客曹主外國事。 成帝 時置五人,設三公曹主斷獄事。《後漢書·應劭傳》:“輒撰具《律本章句》……《五曹詔書》及《春秋斷獄》凡二百五十篇。” 李賢 注:“ 成帝 初置尚書員五人,《漢舊儀》有常侍曹、二千石曹、戶曹、主客曹、三公曹也。”《南史·恩倖傳論》:“尚書八座五曹,各有恒任,係以九卿六府,事存副職。” 宋 王禹偁 《漢武帝用宦者典尚書議》:“今使之總領五曹,挈提百揆,專臺閣之任,同冢宰之司,不亦難矣哉!”
(2).謂秤、尺、地、倉、金。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癸:“近有 鐘離 令 王仁岫 ,善功算,因集八卦五曹算法……五曹:秤、尺、地、倉、金。”
“五曹”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起源與演變
漢初尚書台設五人,其中一人為仆射,其餘四人分管四曹:
後世影響
這一分類成為後世官署分職的參考,如《南史》提及“尚書八座五曹”,唐代亦有類似職能劃分。
宋代錢易《南部新書》記載,“五曹”指代五種實用計算領域:
部分文獻(如)提到“五曹”為戶、兵、刑、工、饷五類官職,可能與唐代地方官制或後世演變相關,但未見于權威史料,需結合具體朝代考據。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代官制記載及宋代數學文獻,兩種含義分别對應行政與實用計算領域。
五曹是一個中文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五”和“曹”。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進行介紹,從何而來,以及其繁體形式、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五曹"中的部首是"曰"(日),其中的部首為"曰",部首表示這個字的基本意思,起到分類的作用。"五曹"中的"五"表示數字五,常用于計數,用于表示事物的數量。"曰"的拼音為yuē,部首的寫法為"一"字。
"五"字的拼音為wǔ,部首的寫法為"二"字。"五"字由"一"字重複兩次組成,總共有四個筆畫。
"五曹"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原本是官職的稱號,出現在古代的官階制度中。據《周禮·春官宗伯·大司馬》記載,當時擁有五曹官職的人分别負責牧馬、獵官、漁官、賓官和糶糧的工作。後來,這個詞的含義延伸到一定範圍内的職務、工作或職能。
在繁體中文中,"五曹"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五曹"有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由于漢字的演變,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基本保持了相似的形态。
1. 他在公司擔任五曹之一的賓官。
2. 因為他出色的漁官工作,他被提升為五曹之首。
五曹沒有固定的組詞,可根據需要進行搭配和組合。
五曹的近義詞有:五家之長、五監之官。
五曹的反義詞可以是:五監之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