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立的意思、膚立的詳細解釋
膚立的解釋
(1).猶立足。謂尚能站住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蔡叔子 雲:‘ 韓康伯 雖無骨榦,然亦膚立。’” 嚴複 《主客平議》:“夫 中國 丁今時之厄運,謂之貧弱可耳,然尚足以膚立於列強相軛之世。”
(2).謂極其膚淺。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 黃勉之 ﹞於文多拟古而不出自然,好持論而不甚當,負經濟而寡切用,然視 吳 人膚立皮相者天壤矣。”
詞語分解
- 膚的解釋 膚 (膚) ū 肉體表面的皮:皮膚。肌膚。切膚之痛。體無完膚。 表面的,淺薄的:膚淺。膚泛。 大:“薄伐猃狁,以奏膚公”(“膚公”即“大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立的解釋 立 ì 站,引申為豎起來:立正。立櫃。立足(a.站得往腳;b.處于某種立場)。立場。屹立。頂天立地。 做出,定出:建立。設立。樹立。立意。************。 存在,生存: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馬上,即刻:立
網絡擴展解釋
“膚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立足、勉強站住腳
指人或事物雖基礎薄弱,但尚能維持基本的存在或地位。該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
- 《世說新語·品藻》中提到“韓康伯雖無骨榦,然亦膚立”,形容其雖無骨氣卻仍能立足。
- 近代嚴複在《主客平議》中以此描述中國在列強壓迫下的處境:“尚足以膚立於列強相軛之世”。
-
形容内容膚淺、缺乏深度
多用于批評文風或觀點流于表面。例如:
- 明代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黃勉之的文章“膚立皮相”,指其文風拟古且不夠深刻。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學術讨論或文學批評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通常需通過古籍例證輔助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膚立,拆分部首為⺊立,總共有10畫。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皮膚上的毛發豎立起來的狀态。它源自于漢字中的“立”字,表示直立的意思,并加上了“膚”字,表示與皮膚有關。在繁體字中,膚立仍然保持同樣的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在“膚立”這個詞中,字的構造和形态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以“膚立”為例句,我們可以說:“我感到恐懼,看到皮膚立起來了。”此外,與“膚立”相關的詞彙有:毛豎、毛骨悚然等。與“膚立”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平靜、安撫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