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圻的意思、甸圻的詳細解釋
甸圻的解釋
同“ 甸畿 ”。圻,通“ 畿 ”。《國語·周語上》“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 三國 吳 韋昭 注:“侯圻之外曰甸圻。”
詞語分解
- 甸的解釋 甸 à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田野的出産物:“納貨貝于君,則曰納甸于有司”。 治理。 甸 á 古同“畋”,打獵。 甸 è 古同“乘”,古代劃分田、裡的名稱。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 圻的解釋 圻 í 地的邊長。 方千裡之地:“今土數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圻 í 古同“垠”,邊際。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甸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周代行政區劃或地理範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甸圻”同“甸畿”,其中“圻”通“畿”(音jī),指王都周圍的直屬管轄區域。根據《國語·周語上》及三國韋昭的注釋,“侯圻之外曰甸圻”,即諸侯領地之外的區域屬于甸圻。
-
曆史背景
- 周代實行“五服制度”,将疆域按距離王都的遠近劃分為“甸服、侯服、賓服、要服、荒服”五個層級。甸圻屬于“甸服”的一部分,是王畿外圍的行政區域,承擔納貢、服役等職責。
- 據《周書·職方》記載,“圻”本義為地界或疆域,如“千裡曰王圻”,引申為天子直接管轄的領地。
-
構詞與讀音
- 拼音:diàn qí(“甸”為半包圍結構,“圻”為左右結構)。
- 通假關系:因“圻”與“畿”古音相近,常借“圻”表示“畿”的邊界含義。
擴展說明
- 相關概念:
“甸畿”與“圻甸”意義相近,均指代天子領地内的核心區域(如《漢語辭海》解釋“圻甸”為“天子的千裡之地”)。
- 文獻用例:
如晉代陸機《辯亡論》中“風衍遐圻”,即以“圻”表達疆域擴展之意。
“甸圻”是古代政治地理術語,特指周代王畿外圍的行政區域,與“甸服”“畿”等概念緊密關聯。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制度和通假字現象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甸圻這個詞是指一個小塊的田地,通常指政權區劃中的一部分土地。它的拆分部首是田和聖,其中田意味着田地,而聖表示封禁。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可以推測出它是一個被封禁的田地。
甸圻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古人為了方便書寫,将寫字形繁複的字簡化。所以,田的原字是甲,聖的原字是土。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形态。
在繁體字中,“甸圻”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什麼特别的區别。即使使用了繁體字,甸圻仍然隻是指一個小塊的田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甸圻的古代寫法是“畠”。這種寫法在隸書中較為常見,但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關于甸圻這個詞的例句:
- 這片甸圻是屬于我家的,我們種植了許多糧食。
- 村莊的邊緣有一塊甸圻,供居民種植各種蔬菜。
甸圻的組詞主要是和和田、田地等相關。近義詞可以是農田、農地等表示農耕用地的詞語。反義詞可能是城市、工業區等不同于農田的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