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而幹燥。《宋書·志序》:“且 關 洛 高塏,地少川源,是故 鎬 、 酆 、 潦 、 潏 ,鹹入禮典。”
(2).指高而幹燥之地。 金 麻九疇 《堂溪城南感寓》詩:“斷岸崩崖帶草長,茂林高塏晚生涼。”
高垲(gāo kǎi)是一個由“高”與“垲”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兩字的疊加釋義。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析,“高”指空間或地位的向上延伸,象征高大、崇高;而“垲”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高燥地”,特指地勢高且土質幹燥的環境。兩字結合後,“高垲”既可形容地理特征,如《左傳·昭公三年》中“請更諸爽垲者”描述的宜居高地,亦可引申為對人物品格的贊美,比喻心境光明磊落、志向高遠。
詞源方面,“垲”的古字形從“土”從“豈”,《康熙字典》指出其本義與地勢相關,強調幹燥與堅實特性。古代文獻中,“高垲”多用于描述建築選址或人居環境,如《宋史·河渠志》記載汴京宮殿“擇高垲以避水患”,體現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現代漢語中,該詞的使用場景逐漸擴展至文學領域,例如當代作家在散文中以“高垲之地”隱喻精神境界的升華。
“高垲”是清代中期著名書法家、藝術家的名字,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高垲(1769-1839),字子才,號爽泉(一說號秋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不同文獻對其生卒年記載略有差異,提到其生卒為1769-1820,而則記載為1769-1839,可能存在史料争議。
藝術成就
學術與文學 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父親影響研習古籍,文學造詣深厚。其書法作品如楷書《滕王閣序》兼具文學性與藝術價值。
社會影響 作為浙派書法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清代金石學發展中起到橋梁作用,現存碑刻和文獻校勘成果為後世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建議需要核實生卒年等細節時,可參考權威古籍或地方志。
苞稂鞭颩鯿魚舟柴米油鹽巉絕産門姹紫嫣紅仇詞春旦蹙蹙催比代償帝弓狄希短裝根深蔕固共患難閨荜慧命急張拒遂絕粒孔壬老妪轠轳劉阿鬥鯉魚跳龍門亂視毛起密麻麻槃曲掊攻戗戗千日打柴一日燒僑屬檠榜青蟬曲柄鑽髯士宂急三梁升火升俪生情使酒駡座十字街口水攻淑慝素誠踏局讨親外日危殆無憑吳市之箫舞頭烏文木笑粲諧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