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郭伋 ,字 细侯 。 扶风 茂陵 人。历任 渔阳 太守、 颍川 太守、 并州 太守,有政绩,所至县邑,老幼欢迎。《后汉书·郭伋传》:“﹝ 建武 十一年调 伋 为 并州 牧﹞ 伋 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因以“郭细侯”借指有政绩者。 唐 刘禹锡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诗:“郡人重得 黄丞相 ,童子争迎 郭细侯 。” 唐 司空曙 《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诗:“翩翩羽骑双旌后,上客亲随 郭细侯 。”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山东刘孔集招饮广陵酒家系故郭石公宅》词:“蔓草斜阳,空园丝雨,争説 汾阳 郭细侯 。”
"郭细侯"是东汉名臣郭伋的表字,其典故出自《后汉书·郭伋传》,指代重诺守信的典范。据《后汉书》记载,郭伋任并州牧期间巡行至西河美稷,数百儿童骑竹马相迎。归期将至,为兑现与儿童的约定,郭伋特地在郊外亭舍留宿一夜,待次日完成与儿童的再会后才启程,史称"郭伋待期"。
该典故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郭伋待期"词条,释义为"称颂官员信守诺言、关爱百姓的典故"。《中国典故大辞典》则将其归类于"政事·德政"门类,强调其作为古代官员诚信典范的教育意义。在《全唐诗》中,白居易曾用"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化用此典故,展现文人对这一美谈的传颂。
现代汉语中,"郭细侯"作为历史人物专名,常见于成语典故类辞书,其衍生用法"竹马迎候""童儿骑竹马"等已成为汉语中表达官民融洽、信守承诺的固定表达。教育部《中华经典资源库》将其列为传统文化教学案例,通过动画演绎形式向青少年传播诚信美德。
“郭细侯”是东汉官员郭伋(字细侯)的别称,后成为称颂清廉有为官员的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郭伋(前39年—47年),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初年名臣。他历任渔阳太守、颍川太守、并州牧等职,以仁政爱民著称。据《后汉书》记载,他每到一处任职,百姓扶老携幼迎接,甚至数百名儿童骑竹马在路边拜迎,足见其深得民心。
唐代诗人常以“郭细侯”代指贤能官吏,例如:
该词不仅指郭伋本人,更衍生为对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官员的赞誉,成为古代文学中“良吏”的文化符号。
溰溰白兽樽百啄宝花宝训悲默柄把币献仓惶察理长戈常官吃交出何经典胆硬电流强度彫年地网二马车水烟袋方检废败分絃浮阔付之一笑跟足裹首合剌剌贱辰键盘乐器饯行饥毙界然接刃戟决九旒冕俊上鲲海垒浪连漫留骖漏绽录放麦秀两岐卯榫迷迷愣愣民安国泰黥卒泉绅日来月往神龙见首试铨石鼠十洲探汤蹈火铁舌文婪武嬉无惮下面仙萱夏五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