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gorous and nimble] 靈活敏捷
靈活敏捷。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舊五代史·晉書·王庭胤傳》:“性勇剽狡捷,鷹瞬隼視。”
“狡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狡捷”意為靈活敏捷,形容人或動物動作迅速、反應機敏。例如《白馬篇》中“狡捷過猴猿”即用此意,強調超越猿猴的靈敏性。
古代文學典籍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白馬篇》:“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通過對比猴猿、豹螭等動物,突顯遊俠兒的矯健身手。
另在《舊五代史》中描述王庭胤“性勇剽狡捷”,展現人物勇猛且靈活的特質。
構詞特點
“狡”本義為狡猾,但在“狡捷”中側重“機敏”的引申義;“捷”直接表快速,二者組合強化了敏捷的含義。
現代語境中,“狡捷”多用于文學描寫或特定場景(如武術、體育),形容身手靈活。例如:“運動員狡捷地越過障礙,赢得喝彩。”(參考)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查閱《白馬篇》或《舊五代史》相關章節。
狡捷是一個形容詞,含義為機敏、靈活、敏捷。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在行動中反應迅速、靈活機敏,具有狡猾的特質。
狡捷的拆分部首為犬(quǎn)和手(shǒu),總共有10筆。
狡捷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是由狡(jiǎo)和捷(jié)兩個字組合而成。狡指狡詐、狡猾;捷表示快速、敏捷。這兩個字的合并表示一個人或動物在行動中展示敏捷、靈活和機敏的特性。繁體字中,狡捷保留了原來的字形,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狡捷的寫法稍有不同。狡字的手部分寫為扌,表示動作,捷字的右邊是由汁和刀兩個部首組成,表示抓住動作。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狡捷的身手,幾乎沒有讓對手有任何反抗的機會。
2. 高山上的豹子因為長期追逐獵物,練就了極為狡捷的跳躍能力。
狡捷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
1. 狡猾:形容一個人心機深沉,善于隱瞞真實意圖的特質。
2. 捷報:指快捷、迅速傳遞的好消息。
3. 狡兔:象征着小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聰明與機智。
一些與狡捷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
1. 敏捷:形容一個人或動物反應迅速、靈活敏捷的特性。
2. 機敏:指一個人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應對的能力。
3. 靈巧:形容人或動物在行動中的靈活敏捷。
與狡捷意思相反的一些詞彙有:
1. 笨拙:形容一個人或動物行動遲緩、缺乏靈活性。
2. 遲鈍:指一個人反應遲緩、反應不夠敏捷。
3. 鈍感:形容一個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