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果蓏的意思、果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果蓏的解釋

瓜果的總稱。《易·說卦》:“艮……為果蓏。” 孔穎達 疏:“木實曰果,草實曰蓏。”《漢書·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元 傅若金 《奉送達兼善禦史赴河南憲佥十二韻》:“古縣藤蘿碧,霜林果蓏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果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果蓏”指瓜果的總稱,由“果”和“蓏”兩個詞聯合構成:

二、古籍例證

  1. 《易經·說卦》中提到“艮為果蓏”,孔穎達疏注:“木實曰果,草實曰蓏”。
  2. 《漢書·地理志》記載“果蓏蠃蛤,食物常足”,說明古代瓜果與水産同為重要食物來源。
  3. 元代傅若金詩中“霜林果蓏紅”則用于描繪秋日果實繁盛的景象。

三、區分标準争議

古代學者對“果”與“蓏”的劃分存在兩種說法:

  1. 果實位置:樹上為果(如桃李),地上為蓏(如瓜瓠)(臣瓒注)。
  2. 有無果核:有核為果,無核為蓏(張晏注)。

四、現代使用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語境中,如描述古代生活場景或植物分類時。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瓜果統稱”,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說文解字》《漢書》等古籍記載及現代詞典釋義,相關引用來源可查看、2、4、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果蓏的意思

《果蓏》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例如福建、廣東等。它的意思是“雜亂、淩亂、雜七雜八的樣子”。用于形容事物的混亂或人的行為動作動态不穩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果蓏的拆分部分為“果”和“蓏”。

部首:果蓏的部首為“⺜”(即“立”字頭部)。

筆畫:果蓏的總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果蓏》一詞來源于閩南話,常用于福建地區,特别是台灣等地方。在繁體中文中,它的寫法為「果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對于《果蓏》這一詞彙,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一般情況下,會使用同音的其他漢字來代替表達。

例句

1. 他的行囊被倒過來的時候,整個行李箱裡的衣服都被弄得果蓏一團。

2. 她的房間裡亂七八糟,堆滿了各種東西,簡直是一片果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果蓏的組詞有果蓏不清(指混亂不清楚)、蓏火(指人的情緒或行為不穩定)等。

近義詞:混亂、雜亂、淩亂。

反義詞:井井有條、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