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果的总称。《易·说卦》:“艮……为果蓏。” 孔颖达 疏:“木实曰果,草实曰蓏。”《汉书·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元 傅若金 《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古县藤萝碧,霜林果蓏红。”
“果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果蓏”指瓜果的总称,由“果”和“蓏”两个词联合构成:
古代学者对“果”与“蓏”的划分存在两种说法:
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语境中,如描述古代生活场景或植物分类时。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瓜果统称”,兼具实用与文学意象。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说文解字》《汉书》等古籍记载及现代词典释义,相关引用来源可查看、2、4、5、6。
《果蓏》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例如福建、广东等。它的意思是“杂乱、凌乱、杂七杂八的样子”。用于形容事物的混乱或人的行为动作动态不稳定。
拆分:果蓏的拆分部分为“果”和“蓏”。
部首:果蓏的部首为“⺜”(即“立”字头部)。
笔画:果蓏的总笔画数为7画。
《果蓏》一词来源于闽南话,常用于福建地区,特别是台湾等地方。在繁体中文中,它的写法为「果蓏」。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对于《果蓏》这一词汇,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同音的其他汉字来代替表达。
1. 他的行囊被倒过来的时候,整个行李箱里的衣服都被弄得果蓏一团。
2. 她的房间里乱七八糟,堆满了各种东西,简直是一片果蓏。
组词:果蓏的组词有果蓏不清(指混乱不清楚)、蓏火(指人的情绪或行为不稳定)等。
近义词:混乱、杂乱、凌乱。
反义词:井井有条、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