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借音的意思、借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借音的解釋

指通假字改變聲調以從本字的讀音。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上:“書之難,不唯句度義理,兼在知字之正音、借音。若某字,以朱發平聲,即為其字,發上聲變為某字,去、入又改為某字。轉平、上、去、入易耳,知合發不發為難……至如‘亡’字、‘無’字、‘毋’字,并是正‘無’,非借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借音”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學術研究和文學應用來理解:

  1. 通假字中的音調調整(來自古代文字學研究) 指通假字通過改變聲調以符合本字的讀音。例如在唐代李匡乂的《資暇集》中,強調通假字需根據本字調整發音()。這種用法常見于古籍注釋,屬于漢字通假現象的一種表現。

  2. 文學創作中的諧音替代(現代語言學解釋) 指利用音韻相近的字詞代替原字,以達到特殊表達效果。例如在詩詞、謎語中,通過諧音增加趣味性()。如用“蓮”代替“憐”,既保留語音關聯又賦予新意象。


補充說明:第一種解釋側重古漢語文字學,第二種更偏向修辭手法。需根據具體文本判斷其含義,若研究古籍建議參考《資暇集》等文獻(),分析文學作品時可關注諧音雙關的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借音

借音是指在漢字中,一個字的發音借用了别的字中的音來讀。它是一種語言現象,常見于漢字的發音和語義的變化。

部首和筆畫

借音這個詞的部首是“倝”(人), 筆畫數是8。

來源

借音一詞的來源有些不明确。根據古代漢語典籍記載,它最早是用于解釋漢字的發音,指一個字的讀音改變,借用了别的字中的音。後來,這個詞開始被用來指代任何字的音調改變的現象。

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借音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借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借音通常使用了「訳音」或「借音」と寫。

例句

1. 他把“車”字的“車”讀成了“弛”,這是一種明顯的借音現象。

2. 這個字的讀音是借音的,它的原本發音應該是不同的。

組詞

1. 借詞:指由其他語言的詞彙借入漢語中的詞。

2. 借形:指一個字的形狀借用了别的字的形狀,但讀音不同。

3. 借義:指一個字的意義發生變化,借用了别的字的意義。

近義詞

借諧音

假借音

轉音

反義詞

原音

純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