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赓和的意思、赓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赓和的解釋

續用他人原韻或題意唱和。《新唐書·劉太真傳》:“ 德宗 以天下平, 貞元 四年九月,詔羣臣宴 曲江 ,自為詩,敕宰相擇文人賡和。” 明 李唐賓 《梧桐葉》第一折:“ 雲英 ,你是裙釵女流之輩,何故賡和他人詞章?豈不出丑。”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僧妓相譏》:“ 蘇東坡 與僧 佛印 、妓 琴操 ,每相往來,飲酒賡和。”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詩載 松壽堂 《大梁集》中,賡和者廿餘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赓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ēng hè,主要用于文學創作領域,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赓和指在詩歌或文學創作中,續用他人原韻或題意進行唱和的行為。即根據他人作品的韻律、主題或情感,創作出與之呼應的新作品。例如,唐代德宗曾命群臣以曲江宴為題賦詩,并令宰相選文人“赓和”。


二、曆史淵源與應用場景

  1. 古代文人交流
    常見于文人雅集、宴會等場合,如唐代劉太真受命與群臣赓和皇帝詩作,宋代蘇轼與友人佛印、琴操的詩詞酬答。
  2. 形式要求
    需嚴格遵循原作的韻腳或主題,體現文學功底。明代李唐賓在《梧桐葉》中批評女性“赓和他人詞章”可能“出丑”,側面反映其難度。

三、與相關詞彙的關聯


四、現代使用

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評論中,形容對經典作品的緻敬或再創作,但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赓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種高雅的互動形式,既體現文人的創作能力,也承載了文化交流的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可參考《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赓和的意思

《赓和》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是承繼前人的事業,将其發揚光大,并追求和諧與融洽。

赓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赓和的部首是走(走), 筆畫總數為15畫。

赓和的來源

赓和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其中“赓”指繼承和發揚前人的事業,“和”代表和諧與融洽。在一起,赓和的意思是堅守前人的遺志,同時追求和諧共處。

赓和的繁體

赓和的繁體字是「賡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赓和字與現代寫法相似,但在結構和筆畫上有些許差異。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簡單,用筆也更加橫放。而今天的寫法更注重結構的規範和美感。

赓和的例句

1. 他以赓和之心繼承祖業,為家族争光。
2. 通過交流和溝通,我們能夠實現團隊的赓和發展。

赓和的組詞

赓和沒有延伸出其他詞組。

赓和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延續、發揚光大
反義詞:背離、破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