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寵借的意思、寵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寵借的解釋

謂給予榮寵和獎勵。借,獎借。 宋 蘇轍 《辭禦史中丞劄子》:“凡任人之得失,實繫朝廷之重輕……如臣鄙凡,何以堪此。況復職冠河圖之祕,亦非近事之比。雖朝廷過聽,欲以寵借小臣,而臣自度量,顧願少安愚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寵借(chǒng ji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偏愛、寵信而給予特殊優待或寬容。該詞多用于描述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偏袒行為,常隱含對不公正待遇的批判意味。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因寵信而寬容優待

    “寵”指偏愛、縱容,“借”有給予、寬容之意。組合後表示憑借受寵的地位獲得額外關照或豁免權。

    例:上司對其過失多有寵借,未加嚴懲。

  2. 隱含權力關系與不公傾向

    多用于上級對下級、尊長對晚輩的語境,暗含超越常規标準的偏袒,易引發對公平性的質疑。

    例:史書常批判君主寵借外戚,導緻朝綱紊亂。

二、用法特征

三、權威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明确釋義為:“因得寵而受到寬容或優待”,并引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例證:“寵借勳戚,贻害無窮。”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2年,第7卷,第1024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其近義為“徇私”“偏袒”,強調特權性優待與制度沖突。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189頁。

  3. 《辭源》(第三版)

    指出該詞始見于宋代官制文書,如《宋史·職官志》載“禁絕寵借之弊”,反映古代對權力濫用的警惕。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上冊,第867頁。

“寵借”是批判性語境中描述非正當優待的曆史詞彙,其語義重心在于揭示因私情破壞公序的權力異化現象。現代使用需注意其貶義傾向與適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寵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核心含義:指給予他人榮寵和嘉獎,帶有勉勵、褒揚的意圖。其中“借”通“藉”,意為“獎借”(即嘉獎、鼓勵)。

語源與用法

  1. 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宋代蘇轍的《辭禦史中丞劄子》:“雖朝廷過聽,欲以寵借小臣,而臣自度量,顧願少安愚分。”。此處蘇轍用“寵借”表達對朝廷欲給予自己過高榮寵的謙辭。
    • 在《嶽陽樓記》的注釋中,也提到“寵借”表示榮耀與恩賜的關聯。
  2. 構詞分析:

    • “寵”指恩寵、偏愛,如“寵辱皆忘”(《嶽陽樓記》);
    • “借”在此處非“借用”義,而是“獎借”的簡寫,強調通過嘉獎以示鼓勵。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奏章、文書中,表達對上級恩寵的感激或謙遜推辭,如官員謝恩、辭讓官職等場合。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常見于文言文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

補充說明

需注意與“寵溺”“偏愛”等詞區分:“寵借”更側重通過獎勵表達認可,而非單純的情感偏愛。其語境通常與政治、仕途相關,體現古代君臣或上下級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北鄙之聲簸邏回不是味兒殘臘常住重溫舊夢匆匆稻粱謀倒數方程打腿戹困汾酒幹老子稿費格地地诟唧挂圖海鹾寒嗽赫烜紅與黑宦者令悔口袷辂江表江湘蹇運矯僞佳冶孔懷空勞饋饷括蒌來臨老夥計淚眼麟嘉落梅花沒命滅沒破擊迫趣強近七大洲绮襦茹齋飒擖十死十姓百名受教育蜀子松散縮砂密堂印庭圃銅盤重肉突将下番黠惠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