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聒兒的意思、聒聒兒的詳細解釋
聒聒兒的解釋
蟲名。紡織娘的别稱。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有蟲,便腹青色,以股躍,以短翼鳴,其聲聒聒,夏蟲也,絡緯是也……以其聲名之,曰聒聒兒。”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蛐蛐兒聒聒兒油壺盧》:“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沿街叫賣,每枚不過一二文。”
詞語分解
- 聒的解釋 聒 ō 聲音吵鬧,使人厭煩:聒耳。聒噪。聒聒(話多的樣子,如“聒聒不停”)。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聒聒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拟聲詞:形容刺耳、吵鬧的聲音
通過重複的“聒”字模拟嘈雜聲,常用于描述環境或聲音的喧鬧不安。例如形容人群喧嘩、機械噪音等場景。
二、蟲名:紡織娘的别稱
指一種昆蟲,學名“絡緯”,屬于螽斯科。其特點包括:
- 外形特征:腹部呈青色,以短翼摩擦發聲。
- 習性:夏季活躍,鳴叫聲連續不斷,故得名“聒聒兒”。
- 文獻記載:明代《帝京景物略》提到其“以股躍,以短翼鳴”,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其作為市井常見昆蟲被售賣。
使用注意
- 拟聲用法多用于北方方言,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 作為蟲名時,常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區(如北京地區)的民俗記載。
兩種含義均與“聲音”相關,前者側重拟聲,後者源于昆蟲鳴叫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