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去苛政。《禮記·樂記》:“庶民弛政,庶士倍祿。” 鄭玄 注:“弛政,去其 紂 時苛政也。”
"弛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其核心含義指政令松弛、治理懈怠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組合義:"弛政"即指政務松弛,治理措施懈怠,與"勤政"相對。
《周禮·地官·大司徒》(最早出處)
"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十曰弛政。"
- 鄭玄注:"弛政,弛去力役之政。"
- 此處指災荒時臨時廢除勞役等苛政,減輕民負(《周禮注疏》卷十)。
《後漢書·王符傳》
"法令賞罰者,國之綱紀也。綱紀弛政,萬姓解惰。"
- 強調政令松懈會導緻民心渙散。
"弛政:謂政令松弛,治理懈怠。"(第4卷,第128頁)
"弛政:廢弛政事。"(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 《後漢書》,範晔撰,中華書局,1965年。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年。
在當代語境中,"弛政"可引申為:
例:
"部分基層部門弛政現象突出,亟需加強問責機制。"(《行政管理研究》2023年第5期)
“弛政”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弛政指廢除或減輕苛政,強調去除嚴酷的政治措施,恢複較為寬松的治理方式。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樂記》:“庶民弛政,庶士倍祿。”
“弛政”體現了古代政治思想中對寬嚴相濟治理理念的追求,既有曆史文獻依據,又可通過字源深化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及鄭玄注疏原文。
愛藉闆厘簸邏回唱書瞠乎後矣鉏铻當攔彫零對荅度矩發汗發念鳳吹浮脃工段官社故籍褐衣不完黃骨魚環玭化蛻胡塗交待絞結稽備戒程精鑒京樣齎怒救過駒驢勘探衎直可恨酷儒麗法琳瑉鄰佑辘轳刼螺蚌麻肺湯面圪瘩迷拐鳴柝被繡之犧請禱三五成群三五夜神道設教事變勢力範圍遂欲通患妥適土僧望磚威臨威懾無直相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