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固守直道。 唐 元結 《惡曲》:“吾輩全直三十年,未嘗曲氣以轉聲,曲辭以達意,曲步以便往,曲視以回目。”
“全直”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現代用法和古代文獻兩個角度解釋:
基本含義
由“全”(全部、完全)和“直”(正直、坦率)組成,形容人言行正派、心地坦蕩,毫無偏向,不做欺詐或不公正之事。
使用場景
多用于贊揚他人品德高尚、光明磊落,或作為自我修養的準則,強調堅守正直的道德标準。
引經據典
唐代元結在《惡曲》中提到:“吾輩全直三十年,未嘗曲氣以轉聲……”此處“全直”指“固守直道”,即在任何情境下都堅持正直的原則,不妥協、不扭曲。
字義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組詞示例,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
《全直》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直爽、坦率、毫無保留。
《全直》的拆分部首為「片」和「目」,共有11個筆畫。
《全直》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來自古代儒家經典《論語》,其中有一句經典語錄「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每天早上聽到道德的教導,晚上就可以安然死去。另一種說法是該詞出現在明代小說《紅樓夢》中,形容賈寶玉的性格。
《全直》的繁體字為「全直」。
在古時候,人們寫漢字時常采用篆書或隸書體,所以《全直》的古時候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的字形結構并未發生大的變化。
1. 他是個全直的人,從來不拐彎抹角。
2. 她的性格全直,說話直來直往。
1. 全心全意
2. 直截了當
3. 直率
1. 直爽
2. 坦率
3. 果斷
1. 虛僞
2. 沉默寡言
3. 狡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