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綿的意思、封綿的詳細解釋
封綿的解釋
指 晉文公 為 介子推 封 緜上 田之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晉 侯賞從亡者, 介子推 不言祿,祿亦不及……遂隱而死。 晉 侯求之不獲,以 緜上 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後因以“封緜”為功臣未能及時受到封賞的典實。 宋 葛勝仲 《臨江仙·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吳令》詞:“春風寒食夜,遺恨在封 緜 。”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綿的解釋 綿 (綿) á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綿延。綿聯。綿長。綿亘。連綿。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網絡擴展解釋
“封綿”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主要含義與晉文公封賞功臣介子推的故事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指晉文公(重耳)為紀念忠臣介子推而封賜綿上田的典故。介子推曾追隨晉文公流亡,但功成後未主動求封賞,晉文公也未能及時封賞他。介子推歸隱山林後,晉文公為表悔意,将綿山一帶田地封為介子推的祭田()。
-
典故出處
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子推不言祿,晉文公複國後封賞功臣時遺漏了他。後介子推隱居綿山,晉文公尋而不得,遂封綿山田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
引申意義
比喻功臣未能及時受到封賞的遺憾,或用于表達對忠臣義士的追念。例如宋代葛勝仲詞作“遺恨在封綿”即化用此典()。
-
其他争議解釋
有部分資料(如)将“封綿”解釋為“封存、封閉”之意,但與主流曆史典故釋義不符,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的特殊用法。
建議結合《左傳》《臨江仙·席上和呈中散兄及吳令》等文獻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綿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綿細的材料封閉或包裹某物,常用于制作棉被、棉絮等軟質物品。下面是關于封綿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封:部首為寸,總筆畫數為9。
- 綿:部首為纟,總筆畫數為6。
來源:
封綿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作為描述綿綢、棉絮等材料使用的專用詞彙。
繁體:
封綿的繁體字為封綿,使用綿的上部為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封綿的寫法并無明顯異同,與今天的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她用封綿制作了一條柔軟的抱枕。
2. 這床棉被裡面填充的是高品質的封綿。
組詞:
封綿在組詞中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綿綢:指用絲綢或棉織物制成的柔軟材料。
2. 綿密:形容物體纖細且密集。
3. 手感綿軟:形容物品的觸感柔軟。
近義詞:
與封綿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1. 封套:用封閉的方式包裹某物。
2. 包裹:用外層物體包住某物。
反義詞:
與封綿意義相反的詞彙為:
1. 敞開:将某物完全展開或敞開,相對于封閉。
2. 通風:使空氣流通,相對于封閉空間。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