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風的意思、國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風的解釋

(1).《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間各諸侯國的民間詩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桧風》、《曹風》、《豳風》,也稱為“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體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對統治階級的罪惡有所揭露,廣闊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但也不盡是民間作品。

(2).國家的風俗。《史記·殷本紀》:“帝 武丁 即位,思復興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 唐 宋中 《送韋參軍》詩:“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風"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其核心概念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現代漢語詞典》)

指國家層面的風俗習尚與精神風貌。《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為:"國風,名詞,①國家的風俗;②《詩經》中采集自各地的民歌"(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二、文學概念(《詩經》研究)

作為《詩經》組成部分的專有名詞,收錄周代十五個諸侯國的160首民歌,反映先秦時期社會民情。清代學者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強調其"觀民風、知得失"的史料價值(來源:中華書局《詩經譯注》)。

三、文化引申義(《辭海》)

現代語境中延伸為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特質的符號體系,包含服飾、禮制、藝術等元素。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将國風定義為"民族精神在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中的具象化表達"(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化術語》)。

四、當代文化現象(國家文化機構定義)

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國風大會"将其闡釋為"以創新形式演繹傳統美學,涵蓋漢服、國樂、戲曲等跨領域文化實踐"(來源:央視網國風文化專題頁 https://www.cctv.com/culture/guofeng)。

網絡擴展解釋

“國風”一詞的含義可從古代和現代兩個層面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含義(《詩經》中的“國風”)

  1. 基本組成
    指《詩經》中的十五個諸侯國民間詩歌集合,合稱“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等,共160篇。這些作品主要創作于周初至春秋時期。

  2. 内容與特點

    • 以四言詩為主,多為勞動人民創作的民歌,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民衆思想感情。
    • 既有對愛情、勞動的贊美,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壓迫,例如《魏風·碩鼠》等。
    • 被視為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語言質樸生動。

二、現代含義

  1. 廣義延伸
    現代“國風”指代一個國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風韻,包括傳統藝術、服飾、習俗等,例如漢服、傳統音樂等。

  2. 文化演變
    從先秦時期的地方諸侯國文化,逐漸上升為象征國家精神面貌的綜合性概念,融合曆史底蘊與現代創新。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古代“國風”并非全是民間作品,部分可能經過文人整理加工。而現代國風文化更強調對傳統的傳承與創新,例如近年興起的“國潮”現象。


如需更深入研究,可參考《詩經》原文或權威文學史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闇門白首郎半籃腳北畤冰凘鼻眼跛眇不逮養不計拆忙月熾火丑恥春帖子詞鹑衣百結點定典午都鄉斷橋燔破風帳敷衍塞責狗魚構争貴牲嗃唠花膚呼膿火狸講帷迦維赍發積決經久精深進鴆究物锔子柯爛刻鍊連捷鍊金燎亮理解蜜合色七件事青精稻清旭青筠窮幽琦善酋臘濡泃生搬硬套聖統戍夫送詣讨閱桐木魚銜樂協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