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詣的意思、送詣的詳細解釋
送詣的解釋
送到,送往。《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初即位,穿治 酈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南史·賊臣傳·侯景》:“ 東陽 人 李瞻 起兵,為賊所執,送詣 建鄴 。”
詞語分解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詣的解釋 詣 (詣) ì 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詣阙。詣前請教。 (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造詣。苦心孤詣(指刻苦鑽研,達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送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基本含義
- 讀音:sòng yì(多數文獻注音,如、3、5、6)。
- 釋義:指“送到、送往”,強調将人或物送至指定地點。例如:
-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意為将七十餘萬刑徒送至骊山服役。
- 《南史·侯景傳》提到李瞻被擒後“送詣建鄴”,即押送至建邺(今南京)。
2.字形與引申義
- “詣”的解析:根據《說文解字》,“詣”本義為“到達”(),如“詣實”表示符合事實。由此引申出“緻”的兩種含義:
- 召緻:招緻、引來。
- 精緻:精巧細緻,如《禮記·月令》中“必工緻為上”,強調工藝需精緻。
3.可能的成語用法
- 部分文獻(如)提及“送詣”作為成語,讀作sòng yè,意為“親自送别和迎接客人”,源自古代官員的待客禮儀。不過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相關,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4.使用注意
- 古籍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
- 發音差異: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讀音(sòng yì或sòng yè),前者更為常見。
“送詣”的核心含義為“送達”,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指向。若涉及古代禮儀或成語,需參考更專門的文獻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送詣》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隨行送行的人陪同他人進入某處或前往某處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送詣》由兩個部首組成:辵部和讠部。
它總共有六個筆畫。
來源
《送詣》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曆史文獻《漢書·馬援傳》。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将,文章中描述他是如何曾經作為隨行人員陪同官員前往朝廷接受诏命。
繁體
《送詣》(繁體字)是《送詣》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送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
送:辶龰又
詣:讠義
例句
1. 他陪同父親《送詣》古迹,了解曆史文化。
2. 作為捧讀者,他經常在學術會議上《送詣》學者的演講。
組詞
組詞形式:送别、送行、送行人、送行者。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陪詣、隨詣、陪同、同行。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獨行、謝絕陪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