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午的意思、典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午的解釋

(1).“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谯周傳》:“ 周 語次,因書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 司馬 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馬昭 )果崩。” 晉 帝姓 司馬 氏,後因以“典午”指 晉 朝。《晉書·安帝恭帝紀論》:“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孫恩 豈金行之寇。”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當塗為 魏 ,典午為 晉 ,世率知之,而意義出處,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馬也。” 柳亞子 《南社會于虎丘之張東陽祠,詩以紀之》:“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 建安 才!”

(2).“司馬”的隱語。指司馬之官職。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 唐 顔真卿 《鮮于公神道碑銘》:“ 邵陽 典午, 漢陽 紆組。”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謫鄜畤》詩雲:‘九月一日奉急宣,連忙趨至閤門前。忽為典午知何罪,謫向 鄜州 更憮然!’蓋當時謫黜者,召至閤門受命乃行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典午”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隱語,常見于古籍文獻。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義溯源 “典”為掌管之意,“午”對應十二地支中的“馬”,二字合指“司馬”官職。晉代陸機在《晉紀》中注:“典,司也;午,馬也”,此說為後世《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所采信,明确記載“典午”即“司馬”的隱語。

二、曆史指代 該詞特指晉朝司馬氏政權。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卷八載:“晉帝姓司馬,故稱典午”,揭示其作為朝代代稱的用法。《三國志·蜀書·谯周傳》中“典午忽兮”的預言,被《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版)胡三省注解讀為“典午謂司馬”,印證其政治隱喻功能。

三、文學化應用 唐宋文人沿用此典,如杜甫《詠懷古迹》中“典午山河”代指晉代疆土,蘇轼《三國名臣贊》稱“天心眷典午”暗喻司馬氏得天命,此類用例收錄于《全唐詩》《全宋詞》等總集,體現其在古典文學中的修辭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典午”是一個具有曆史隱語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典午”是“司馬”的隱語,源自《三國志·蜀志·谯周傳》的典故:

二、其他說法

部分資料(如)提到“典午”表示“事物達到極點”,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誤傳有關。建議優先采用主流曆史語境下的定義。

“典午”主要用于:

  1. 隱指司馬氏:如晉朝政權或司馬姓氏官員。
  2. 曆史代稱:特指晉代(如《晉書》中“典午之臣”)。

提示:該詞屬于古漢語專有表達,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典白衣仙人邊保鼈伏琛帛塵頭導因地球輻射帶東那西辏飛吟亭弓裡光洽觀身關索冠族還京樂涵暢合靈呵欠鴻荒後條後園狐刺互錯匠作煎憹尖奴解盟極峰饑枯鏡像即序刻骨銘心枯骨稅壼訓糧塗良宵好景綟木沒得明角燈默察獰猛仿偟前仆後繼青芝戚戚具爾齤然榷然如夢初覺三珠符膳服上晝社伯時移俗易壽考素牍體己推闆危機四伏先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