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琦善的意思、琦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琦善的解釋

(約1790-1854)清末官員。滿洲正黃旗人。曾任直隸總督。1840年,英艦北犯大沽,要挾談判。他奉命與義律談判。旋任欽差大臣抵廣州,主張對英妥協。後被革職。1853年任欽差大臣,建立江北大營對抗太平軍。後病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琦善”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作為曆史人物(主要含義)

琦善(約1790-1854)是清末重要官員,滿洲正黃旗人,主要事迹包括:

  1. 鴉片戰争中的角色:1840年任直隸總督,與英軍談判主張妥協,後接替林則徐任欽差大臣赴廣州,因擅自籤訂條約被革職。
  2. 對抗太平軍:1853年任欽差大臣,建立江北大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最終病逝軍中。
  3. 出身與地位:出身滿洲貴族,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自稱“本大臣爵閣部堂”,地位顯赫。

二、作為詞語的誤用解釋

部分詞典(如)将其拆解為成語,認為“琦”指珍貴,“善”指良善,組合表示“品德高尚”。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曆史人物姓名的誤讀。

三、評價争議

曆史學界對其評價存在分歧:部分觀點認為他在鴉片戰争中妥協誤國,也有研究指出其決策受限于清廷整體戰略,需結合時代背景分析。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生平,可參考《清史稿》或近代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琦善

琦善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玉和罒,筆畫總數為12畫。這個詞語由“琦”和“善”兩個字組成。

“琦”是一個古代的金屬器皿,指的是一種形狀類似于蓋碗的容器。它是由石英制成的,因其堅硬而得名。在古代文化中,琦被用來象征珍貴、美好,也代表了高尚的品質。

“善”是一個表示美好、良好或優秀的形容詞。它與正直、慈善和善行等含義相關,是一個積極向上的詞彙。

由于琦字的繁體形式與簡體形式相同,因此其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琦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更加方正,琦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形狀更加規整,筆畫劃分更為分明。

以下是一個使用琦善的例句:“他是一個琦善之人,總是樂于助人,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品德。”這句話意思是形容某人為一個優秀、正直的人,總是願意幫助他人并具備良好的品德。

琦善這個詞語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起來使用,例如:“琦善品德”、“琦善人格”、“琦善行為”等。這些詞組都強調了琦善的積極向上的意義。

與琦善意義接近的詞語有德行、美德、善良等等。這些詞彙都強調了一個人應具備的好品質和良好的行為舉止。

琦善的反義詞可以是惡行、惡德、邪惡等等,這些詞彙則與負面的行為和品質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