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琦善的意思、琦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琦善的解釋

(約1790-1854)清末官員。滿洲正黃旗人。曾任直隸總督。1840年,英艦北犯大沽,要挾談判。他奉命與義律談判。旋任欽差大臣抵廣州,主張對英妥協。後被革職。1853年任欽差大臣,建立江北大營對抗太平軍。後病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琦善(Qí Shàn)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琦(qí):

    • 本義:美玉。《說文解字》釋為“玉屬”,引申為珍奇、美好。
    • 引申義:
      • 不凡的;卓異的(如“琦行”指高尚的行為)。
      • 通“奇”,指奇特、罕見(如《鬼谷子》中“琦辭”意為瑰麗的文辭)。

        來源:《漢語大詞典》「琦」字條。

  2. 善(shàn):

    • 本義:吉祥、美好。《說文解字》釋為“吉也”。
    • 引申義:
      • 善良、仁慈(如“善心”);
      • 擅長、善于(如“善戰”);
      • 友好、和睦(如“友善”)。

        來源:《漢語大詞典》「善」字條。

組合義:“琦善”作為專名時,字面可解為“如美玉般高尚仁善”,蘊含品德出衆、言行美好的寓意。


二、作為曆史人物的專指

在曆史語境中,“琦善”特指清代政治家、外交官(1786–1854):


三、字義與人物關聯

“琦善”一名契合傳統命名文化: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琦」「善」詞條釋義。
  2.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七·列傳一百六十四》(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對“琦”“善”的形音義考據。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琦善”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作為曆史人物(主要含義)

琦善(約1790-1854)是清末重要官員,滿洲正黃旗人,主要事迹包括:

  1. 鴉片戰争中的角色:1840年任直隸總督,與英軍談判主張妥協,後接替林則徐任欽差大臣赴廣州,因擅自籤訂條約被革職。
  2. 對抗太平軍:1853年任欽差大臣,建立江北大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最終病逝軍中。
  3. 出身與地位:出身滿洲貴族,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自稱“本大臣爵閣部堂”,地位顯赫。

二、作為詞語的誤用解釋

部分詞典(如)将其拆解為成語,認為“琦”指珍貴,“善”指良善,組合表示“品德高尚”。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曆史人物姓名的誤讀。

三、評價争議

曆史學界對其評價存在分歧:部分觀點認為他在鴉片戰争中妥協誤國,也有研究指出其決策受限于清廷整體戰略,需結合時代背景分析。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生平,可參考《清史稿》或近代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龍牌白麻子坂崄本同末離邊山表木撥正裁辭愺恅成品舂谷從表弟道肥诋辱方伯反目憤隔高弦搆思過詞過論黃金船還原反本鑒衡煎唧建軍僭亂角樓假器急步稽覽京裡徑須具美狂狷诳谝朗燭蘭煙臨吊漏底麥櫻慢志梅湖凝曠蓬頭曆齒騎馬輕蕩清都紫微羣龍曲生去聲軟肋三勒漿山宇伸開帥甸枉墨矯繩韋娘相見恨晚邪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