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號的意思、國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號的解釋

[the title of a reigning dynasty] 一國的稱號,如漢、唐、宋、元、明、清等

詳細解釋

(1).國家或朝代的名號。《史記·五帝本紀》:“自 黃帝 至 舜 禹 ,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 黃帝 為 有熊 , 帝顓頊 為 高陽 , 帝嚳 為 高辛 , 帝堯 為 陶唐 , 帝舜 為 有虞 。”《北史·崔宏傳》:“時 晉 使來聘,帝将報之,詔有司議國號…… 道武 從之,於是稱 魏 。”《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李紹真 、 孔循 以為 唐 運已盡,宜建國號。”

(2).指年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避諱改國號改地改官》:“為子孫避諱而改祖宗之國號, 唐 以 中宗 諱 顯 而稱 高宗 之 顯慶 為 明慶 ;避 明皇 之諱 隆基 而改 高宗 之 永隆 為 永崇 。”

(3).朝廷命婦“國夫人”的封號。亦稱有此封號者。 唐 元稹 《為蕭相國謝太夫人國號告身狀》:“恩賜臣母國號告身一通。”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九:“ 楊相 女適 裴坦 長子,嫁資豐厚,什器多用金銀。 坦 尚儉,聞之不樂。一日,與國號及兒女輩到新婦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號"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指代政權建立時官方确定的國名,具有法定性和象征性。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國號是"一個國家的正式名稱",《辭源》進一步解釋其為"曆代君主所建朝代的稱號",例如漢、唐、宋等。

從曆史語言學角度分析,國號的構成包含三種主要形式:

  1. 地域淵源:如周朝取自周原地區,秦朝源自隴西秦地
  2. 政治寓意:新朝王莽取"革漢而立新"之意,元朝取自《易經》"大哉乾元"
  3. 君主關聯:隋朝得名于楊堅承襲的隋國公爵位,唐朝源于李淵祖父李虎的唐國公封號

在典章制度層面,《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國號變更需通過"告祭天地"的禮制程式,明清兩代更将國號镌刻于傳國玉玺,成為國家主權的物化象征。現代國家體系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确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國號,延續了傳統政治符號的現代轉型。

從考據學角度看,王國維《殷周制度論》考證商朝國號本為"殷",周人改稱帶有貶義的"商",揭示了國號承載的政治話語權。這類研究成果已被收錄于《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國號是代表一個國家或朝代的法定稱號,具有重要的政治與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國號指行使國家主權的政權名稱,是法定統治政權的官方稱號。在中國古代,國號即朝代名稱,如漢、唐、宋、元、明、清等。新政權建立時,确立國號是首要任務,用以彰顯天命所歸與政權合法性。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
    最早的國號可追溯至夏朝,據《史記》記載,黃帝至舜禹時期已有“異其國號”的傳統,但實際第一個明确國號為夏朝。

  2. 演變特點
    曆代國號多源于封地、谥號或象征祥瑞的詞彙。例如:

    • 漢:劉邦曾受封“漢王”
    • 唐:李淵襲爵“唐國公”
    • 元:取自《易經》“大哉乾元”。

三、功能與意義

  1. 政治象征
    國號代表政權正統性,如明朝國號“明”寓意“光明”,彰顯推翻元朝統治的合法性。

  2. 文化符號
    承載治國理念,如“清”暗含“水德克火”(明朝屬火德)的五行思想。

四、現代應用

現代國號通常與通稱不同,例如中國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際通稱“China”源于古代“秦”的音譯。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朝代國號的來源或文化内涵,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料,或查閱、7的曆史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中年本委碧虛郎逞捷刍藳除抹辭海大邊代谷斷乎鵽雀發膠方朔汾陽帽高藐鼓震鴻音華貴火上加油郊寒島瘦澆酒精曉進退迍邅康日曠奇款項撈兒斂聲屏氣逦倚馬齒徒增名姬麋粥磨晻歕鼻遣返牽役跷脈傾匮青鵲戎克船若芳掃頭生速慎終承始蛇盤鏡時台勢援鼠入牛角術術死生存亡松棚駷躍隨牒堂鼓鐵柱同蔕讬伏望洋而歎小槽稀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