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 唐 锺辂 《前定錄·袁孝叔》。有老父授 袁孝叔 書一編雲:“君之壽與位盡具于此,事已前定……但受一命,即開一幅。”每之任,視書無差。後秩滿歸 阌鄉 别墅,晨起欲就巾栉,忽有物墜鏡中,類蛇而有四足, 孝叔 驚仆,數日卒。其妻閱留書,猶馀半軸,乃開視之,惟有空紙數幅,畫一蛇盤鏡中。後用以為典實。 宋 蘇轼 《和黃秀才鑒空閣》:“我觀大瀛海,巨浸與天永,九州居其間,無異蛇盤鏡。”
“蛇盤鏡”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典故及文學引申三個層面解析:
字面指蛇盤繞在鏡子上,引申為事物紛亂無序、錯綜複雜的狀态。該意象通過蛇的蜿蜒形态與鏡面的規整形成對比,突出混亂感。
出自唐代鐘辂《前定錄·袁孝叔》:
宋代蘇轼在《和黃秀才鑒空閣》中寫道:“九州居其間,無異蛇盤鏡”,以宏闊視角比喻世界看似龐雜無序,實則遵循天道規律,賦予該詞形而上的宇宙觀。
該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多作為典故出現在學術或文學創作中。理解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表層的“混亂”與深層的“注定”雙重内涵。
《蛇盤鏡》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即“蛇”和“盤鏡”。蛇字的部首是“虍”,筆畫數為11;盤字的部首是“皿”,筆畫數為8;鏡字的部首是“鑚”,筆畫數為19。
《蛇盤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有一種神秘的寶物叫做蛇盤鏡,形狀像蛇盤曲的鏡子。這種鏡子傳說可以看透任何事物的真相和過去,具有神奇的力量。
蛇盤鏡的繁體字為「蛇盤鏡」。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蛇字古時候的寫法是「虵」,盤字古時候的寫法是「槃」,鏡字古時候的寫法是「鏡」。
例句:
1. 他拿出一面蛇盤鏡,開始仔細研究起來。
2. 她對蛇盤鏡的神秘力量充滿了向往。
3. 他沉浸在蛇盤鏡的奇幻世界中,無法自拔。
組詞:蛇形盤旋、鏡子、探尋、發現、揭露、奇幻。
近義詞:神秘鏡、神奇鏡、蛇形鏡。
反義詞:普通鏡、普通盤、普通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