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洋而歎的意思、望洋而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洋而歎的解釋

亦作“ 望洋而歎 ”。比喻看見他人偉大而慨歎自己渺小或處理一件事而慨歎力量不足。語本《莊子·秋水》:秋水漲時河兩岸間不辨牛馬。 河伯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此。乃順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 河伯 “望洋向 若 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明 唐順之 《與陳後岡參議書》:“俟他日有持《後岡先生集》示我者,我當望洋而嘆,或尾後作一二句跋語是則可耳。” 清 秦笃輝 《平書·文藝下》:“予視 楊用脩 、 顧亭林 、 閻百詩 、 毛西河 、 朱竹垞 五先生之淵博,望洋而歎。”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解詁不明,數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難窺,如寳不明,望洋而歎,良足菲薄,蓋有由來。”亦省作“ 望洋 ”。 元 吳萊 《次定海侯濤山》詩:“寄言 漆園叟 ,此去真望洋。” 明 趙明镳 《答周五溪書》:“纍纍千餘言,恐後學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見“ 望洋而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洋而歎”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莊子·秋水》中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辨析

例句參考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寓言,傳達了對自身局限的認知與感慨,適用于描述個人在能力、資源不足時的真實心境。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望洋興歎”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洋而歎

《望洋而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遇到困境或者無法解決問題時感到無能為力或無可奈何的心情,隻能默默歎息。該成語拆分為“望洋”和“而歎”兩個部分。下面将詳細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望洋而歎意味着面對困境時的無奈和無法解決問題的失望。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站在海邊或者江河邊,望着遠方的大海或江河,感到自己的力量微小,無法跨越這個無形的障礙,從而産生一種無可奈何和懊悔的情緒。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望洋而歎”的拆分部首為“月”和“水”。其中,“望”包含7畫,“洋”包含9畫,“而”包含6畫,“歎”包含8畫。

來源

《望洋而歎》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所撰寫的《喻世明言》的第八則“悟韬略”。它是一個類似于小說的短篇故事,講述了一個将帥把海洋作為屏障,形容海外敵人的力量強大,内地國家艱難抵禦的故事。後來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面對無法解決的困境時的無奈和沮喪。

繁體

《望洋而歎》的繁體字為「望洋而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歎」的古代寫法為「嘆」。

例句

1. 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小明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章節沒有複習,他望洋而歎地責備自己為什麼不早點準備。

2. 面對班級裡紛紛作弊的情況,班主任望洋而歎,感到自己無能為力。

組詞

望海、洋洋自得、歎為觀止、洋洋得意

近義詞

詠史感懷、無可奈何、黯然神傷

反義詞

豪情萬丈、壯志淩雲、信心滿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