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燭之咨的意思、跋燭之咨的詳細解釋
跋燭之咨的解釋
《舊唐書·柳公權傳》:“每 浴堂 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宮人以蠟淚揉紙繼之。”後以“跋燭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詢。 宋 汪藻 《謝除翰林學士表》:“學非閎博,難酬跋燭之咨;思或淹滞,将誤掣鈴之召。”
詞語分解
- 跋燭的解釋 指快要點完的蠟燭。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八十韻》:“為燈跋燭須臾滅,沃錠消璆頃刻齎。”
- 咨的解釋 咨 ī 商議,詢問:咨問。咨訪。咨詢。 用于同級機關的一種公文:咨文。 歎氣的聲音:咨嗟(.歎息;.贊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跋燭之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á zhú zhī zī,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
典故來源
出自《舊唐書·柳公權傳》。據記載,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常被唐文宗召見至浴堂殿議事,君臣對話常持續到蠟燭燃盡,宮人甚至用蠟淚揉紙繼續照明。這一場景被提煉為成語,形容君王對臣子的深夜咨詢與器重。
-
核心含義
原指君主深夜召見臣子征詢意見,後引申為上級對下級的重視與求教,或形容深夜仍專注探讨要務。部分現代解釋誤将其與“勤奮學習”關聯,實為典故演變中的衍生理解。
-
用法示例
宋代汪藻曾在《謝除翰林學士表》中引用:“難酬跋燭之咨”,表達對君王器重的感激。
注意:該成語使用場景較正式,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日常口語中較少見。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确認其指向(君臣關系或深夜勤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跋燭之咨》是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炷”,其中“辶”是表示行走的意思,而“炷”則是表示燭光的意思。筆畫數上,它由8個筆畫構成。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跋燭之咨」,保留了繁體字的特點。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可能會寫作「踢燭之谘」,但其含義和拼音發音沒有太大差異。
一個例句來幫助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在黑暗的夜晚,他跋燭之咨,尋找着莫名的收獲。”這句話意味着這個人在黑暗中,點燃了燭光,通過小心翼翼的尋找,找到了他想要找的東西。
和《跋燭之咨》相關的一些組詞可以包括:跋燭、之、咨詢等。類似的詞語有:踏燭、探燭等,這些詞語都與在黑暗中尋找、探索相關。反義詞則可能是在明亮環境中進行的行動。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