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雲捉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ná yún zhuō yuè,形容人才能或本領極其高超,具有超凡的能力。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比喻能力卓越,可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常用于贊美他人才華出衆或技藝精湛。
結構特點
聯合式成語,由“拿雲”和“捉月”兩個動賓短語組成,字面意為“捕捉雲彩、撈取月亮”,通過誇張手法突出能力的非凡。
感情色彩
中性詞,但多用于褒義語境。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明代小說《歡喜冤家》:“就說出拿雲捉月的手段,便就三言兩語聳動馮吉。”。另在《西湖佳話·西泠韻迹》中也有引用:“到了今日,方知甥女有此拿雲捉月之才能。”。
現代用法
可用于形容學術造詣、藝術創作或技術能力的高超,例如:“他的設計構思堪稱拿雲捉月,令人歎服。”
若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典文獻。
《拿雲捉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做不可能的事情,指代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标或欲望。
《拿雲捉月》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日(曰),共有10個筆畫。
《拿雲捉月》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相傳,有個孩子非常喜歡月亮,他覺得月亮非常漂亮,就想拿手去捉月。他不顧勸阻,伸手向着月亮伸去,但無論他怎麼伸手,月亮始終遙不可及。因此,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比喻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目标。
《拿雲捉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拿雲捉月」。
在古代,「拿雲捉月」的寫法為「拿雲捉月」。
她總是幻想着能成為國際頂級歌手,但這隻是她拿雲捉月的夢想。
雲動、雲集、月光、月亮。
癡人說夢、異想天開。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