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棹的意思、發棹的詳細解釋
發棹的解釋
開船。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四》:“ 揚子 錢塘 二江,則乘兩潮發棹。舟船之盛。盡於 江 西。”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棹的解釋 棹 à 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劃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歸棹。 棹 ō 同“桌”。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發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 含義:指船隻離港起航,字面意為“開船”。後引申為事情或行動的開始。
- 拼音:fā zhào。
二、用法與引申
- 使用場景:
- 描述船隻出發(如“乘潮發棹”);
- 比喻工作、計劃等行動的開始(如“項目正式發棹”)。
- 文學引用:漢武帝劉徹《秋風辭》中“箫鼓鳴兮發棹歌”一句,即以“發棹”描繪船行時的場景,兼具行動與意境的表達。
三、出處與考據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宋代王谠《唐語林·補遺四》,記載揚子江與錢塘江的船隻在潮汐時“發棹”的盛況。
- 曆史背景:古代船隻啟航前需将船棹(槳)插入水中,故以“發棹”代指起航。
四、其他說明
- 近義詞:啟程、開船、揚帆。
- 現代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比喻性表達,日常口語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唐語林》或《秋風辭》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棹(fā zh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雙槳的一種劃船方法。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詞的一些重要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fā)的部首是“發”,有8個筆畫。
棹(zhǐ)的部首是“木”,有9個筆畫。
來源:
“發棹”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用于描述劃船的動作。它是由“發”和“棹”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發”字保持不變,而“棹”字寫作“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明确的“發棹”寫法,但根據古代文獻中的描寫,可以了解到“發棹”是一種劃船方式。
例句:
1. 他熟練地掌握了發棹的技巧。
2. 他們用雙槳一起發棹前行。
組詞:
發展、發光、發射、棹飛、棹船、棹手等都是與“發棹”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
劃船、劃槳都可以作為“發棹”的近義詞,用于描述一種劃船的方式。
反義詞:
“發棹”的反義詞可以是“停槳”,用于描述停止劃船的動作。
以上是關于“發棹”這個詞的一些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