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跋烛之咨的意思、跋烛之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跋烛之咨的解释

《旧唐书·柳公权传》:“每 浴堂 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宋 汪藻 《谢除翰林学士表》:“学非閎博,难酬跋烛之咨;思或淹滞,将误掣铃之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跋烛之咨"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四字组合,其核心语义可从单字训诂角度解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对"跋"的释义包含"火炬燃烧将尽"的引申义项,如《诗经·豳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郑玄笺注"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而於庭设大烛",其中"庭燎"即指古代宫廷用的大型火炬。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释"咨"为"谋事曰咨",后引申为商议、咨询之意。结合典故考察,《南齐书·王融传》载"竟陵王子良夜集学士,刻烛为诗",描绘了古人秉烛夜话的场景,可作为"跋烛"意象的文学参照。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18),该短语可能隐喻两种解读:一是指深夜持残烛商议要事,如《资治通鉴·唐纪》所载宰相夜对之事;二喻指在有限时间内寻求对策,类似《汉书·董仲舒传》"夜以继日,思惟往古"的勤政典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该词组尚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为规范成语。

网络扩展解释

“跋烛之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á zhú zhī zī,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典故来源
    出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据记载,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常被唐文宗召见至浴堂殿议事,君臣对话常持续到蜡烛燃尽,宫人甚至用蜡泪揉纸继续照明。这一场景被提炼为成语,形容君王对臣子的深夜咨询与器重。

  2. 核心含义
    原指君主深夜召见臣子征询意见,后引申为上级对下级的重视与求教,或形容深夜仍专注探讨要务。部分现代解释误将其与“勤奋学习”关联,实为典故演变中的衍生理解。

  3. 用法示例
    宋代汪藻曾在《谢除翰林学士表》中引用:“难酬跋烛之咨”,表达对君王器重的感激。

注意:该成语使用场景较正式,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日常口语中较少见。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确认其指向(君臣关系或深夜勤学)。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秪劫白马王子半仗壁炉炳慧屏绝庇讬播动卜地不谷不知所终层纍琛贡陈宫镜舂常楚风楚人咻辞力短量房中弱水凤琶分统高斯鬼奴固阴沍寒鹤栖缳诛魂床胡雁简出降麻官举厝君辱臣死老老实实毛样郿绦明赏不费懦愚旁贯旁光蒲卢钱铺勤工助学奇肆尚书郎山怪神风石片石器视眺十月桃熟食节斯须思综素积觍颜通太忘乎所以丸剑纤纤小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