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匮的意思、殚匮的詳細解釋
殚匮的解釋
空乏;竭盡。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元年七月》:“今日之弊,在於舟不習戰,将不用命,財用殫匱,民食艱鮮。” 元 姚燧 《中書左丞李忠宣公行狀》:“殫匱民力者,中外所厭。”
詞語分解
- 殚的解釋 殚 (殫) ā 竭盡:殚心。殚力。殚竭。殚精竭慮。殚見洽聞(指見聞廣博)。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 匮的解釋 匮 (匱) ì 缺乏:匮乏。匮竭。匮缺。 匮 (匱) ì 古同“櫃”。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殚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其含義清晰且富有表現力。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殚匮”指完全耗盡、極度匮乏的狀态。它強調的不是一般的缺少,而是達到了枯竭、用盡、一點不剩的程度。常用來形容財力、物資、精力等被徹底消耗完畢。例如:
“連年征戰,國庫殚匮。” (形容國家財政完全耗盡)
“為完成此項目,他已心力殚匮。” (形容精力完全耗盡)
二、結構分析
- 殚 (dān):本義為盡、竭盡。《說文解字》:“殚,極盡也。” 例如“殚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 匮 (kuì):本義為缺乏、不足。《說文解字》:“匮,乏也。” 例如“匮乏”(缺乏、貧乏)。
- 組合義:“殚”與“匮”為同義複合詞,兩者都含有“盡、缺乏”之意,組合後起到強調作用,表示“完全用盡、極度缺乏”。
三、出處與典籍例證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多用于描述國家財力枯竭或資源耗盡:
- 《三國志》 裴松之注引《魏略》:“殚匮中國,以事邊陲。” (指耗盡中原的財力去應付邊疆事務)
- 《舊唐書》 等史書亦常見用于描述國庫空虛、軍需匮乏的狀态。
四、現代用法與辨析
- 現代使用頻率: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殚匮”的使用頻率遠低于其近義詞“匮乏”或“枯竭”。它帶有較強的文言色彩和書面語體風格。
- 與近義詞的區别:
- 匮乏:泛指缺乏、不足,程度可輕可重。
- 枯竭:強調像水源一樣幹涸,完全斷絕,多用于資源、精力、創造力等。
- 殚匮:更側重于強調“竭盡所有”的過程或結果,達到徹底空虛的狀态,常與財力、物力耗盡相關,文言色彩最濃。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殚”和“匮”的單字釋義及“殚匮”作為複合詞的解釋提供了最詳盡的古漢語依據和書證。
- 《辭源》 (商務印書館):作為專門探求漢語詞彙源流的工具書,對“殚匮”的構詞理據和曆史用例有清晰梳理。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并釋義,提供典型文言例句。
- 《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對“殚”、“匮”二字的形、音、義及演變有詳盡解析,是理解複合詞的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殚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 kuì,由“殚”和“匮”兩個單字組成,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 殚:意為“盡、竭盡”,如“殚精竭慮”。
- 匮:意為“缺乏、匮乏”(此處讀作kuì,同“匮乏”的“匮”)。
- 組合義:指資源、財力或力量等完全耗盡,達到空乏、枯竭的狀态。例如“財用殚匮”表示財政用盡,“殚匮民力”指耗盡百姓的人力物力。
2.曆史文獻用例
- 宋代《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提到“財用殚匮,民食艱鮮”,形容當時經濟困頓。
- 元代姚燧在公文中批評“殚匮民力”,指過度消耗民衆力量。
3.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強調資源、精力等徹底耗盡的狀态,如“企業因擴張殚匮而破産”。
4.與近義詞的差異
- 匮乏:僅表示不足、缺乏,程度較輕(如“資源匮乏”)。
- 殚匮:程度更重,強調完全枯竭(如“財力殚匮”)。
5.常見搭配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文獻來源,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把細陂田簸飏蒼溟産物除脫瞪瞢敵機封龍門撫有剛德構奸挂舌骨邦孤帏航路歡會花項花信年華豇豆紅江都降物降液降帳椒塗教演矜名妒能濟世之才舉一反三考政客魂口語體誇诳冷急丁冷天龍床龍衣魯陽麾戈姏姆梅臘憔神悴力清結青山翠竹铨管殇服上月山姆大叔聖僧樹頂束衽湯餅局添乘甛睡踢蹬頹唆妥幹偎紅倚翠五味俱全寫望西啷花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