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骨的意思、槁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骨的解釋

(1).枯骨。《墨子·耕柱》:“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 漢 賈誼 《新書·喻誠》:“我君不以夢之故而倍槁骨,況於生人乎?”

(2).指貝。《荀子·禮論》:“飯以生稻,唅以槁骨。” 楊倞 注:“槁骨,貝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槁骨(gǎo gǔ)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1. 本義:枯骨,幹枯的骨骼

    這是“槁骨”最直接的含義。“槁”指幹枯、枯槁,“骨”即骨骼。合起來指失去生命水分、完全幹燥的屍骨。此義多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死亡或久埋之骸骨的描述。例如《莊子·至樂》中“夜半,髑髅見夢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複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闾裡知識,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複為人間之勞乎!’” 此處的“髑髅”即可視為“槁骨”的具體形象,象征死亡後的狀态 。

  2. 引申義:泛指幹枯或失去生機之物;喻指毫無生氣或心如死灰的狀态

    由“枯骨”之義引申,“槁骨”可用來比喻任何失去生命力、水分或活力而變得幹癟、枯槁的事物。更抽象地,它常被用來形容人精神極度消沉、心如死灰、毫無生氣的狀态,常與“死灰”連用為成語“槁木死灰”。如《莊子·齊物論》中形容得道者“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這裡的“槁木”與“槁骨”意境相通,均指喪失生機活力的存在狀态。

權威引用參考:

“槁骨”一詞由具體指代“枯骨”的本義,發展出比喻“失去生機活力之物或狀态”的引申義,是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道家思想)中表達虛無、寂滅境界的重要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槁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枯骨
    指幹枯的屍骨,常比喻已逝去的人或事物。

    • 文獻例證:
      《墨子·耕柱》提到:“舍今之人,而譽先王,是譽槁骨也。”,意為舍棄當下的人而去稱贊古代君王,如同稱贊枯骨。
      《新書·喻誠》中亦有“倍槁骨”的表述,強調對逝者的尊重。
  2. 指貝類
    古代喪禮中用作陪葬品的貝殼。

    • 文獻例證:
      《荀子·禮論》記載:“飯以生稻,唅以槁骨。”,楊倞注:“槁骨,貝也。”說明貝殼在喪葬儀式中的用途。

二、延伸解析

三、相關詩詞引用

唐代李山甫《山中病後作》有“高峰枯槁骨偏峭”,清代章炳麟詩中亦用“槁骨”喻指逝者,可見其文學意象的延續性。

“槁骨”兼具字面與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墨子》《荀子》等原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背縫印本科生逼目殘草嘈嘈哜哜床公床婆,床公床母輴車蠢蠢戢戢雌蕊單一打屏得巧颠撲豆腐澇兒話分崩離析豐隆風羊佛隴戈橹鬼宿渡河合懽鴻漸之翼糊裡糊塗監奴疾雷絹頭科跣奎宿酪酸林立澧水論辯風生銘記謬論喃喃細語刨花水偏三向四潑剌貨情故清強清鄉團绮室丘封羣衆組織弱蔕襦缊勝侶首官收買屬棺松髓天表推崇退志瓦甒違枉五輪小砑膝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