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鲍鱼之肆的意思、鲍鱼之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鲍鱼之肆的解释

亦作“ 鲍鱼之次 ”。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王聘珍 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明史·余珊传》:“致陛下耳嚣目眩,忽不自知其在鲍鱼之肆矣。”亦省称“ 鲍肆 ”。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诗:“《巴歌》《白雪》,鲍肆埋兰芳。”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凡物皆久而后化,麝食香久则香,蜜採花久则甜,此芝室鲍肆之异习而渐化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鲍鱼之肆"是汉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递进层次:

一、字面解析 "鲍鱼"在古代特指盐渍腐臭的鱼类,《周礼·天官》记载"鲍者,於煏室中糗干之",指通过特殊工艺腌制的海产品;"肆"为店铺之意,《说文解字》释"肆,极陈也"指陈列货物的场所。合指贩卖腐臭咸鱼的店铺。

二、典源考据 该成语典出西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其句式结构形成递进关系:"入肆→久处→不觉→同化",完整展现环境对人的渐进式影响过程。

三、语义演变 在历时演变中,该成语发展出双重警示功能:

  1. 显性警示:比喻身处恶劣环境而不自知,如《孔子家语·六本》用"入芝兰之室""入鲍鱼之肆"构建对比语境
  2. 隐性规劝:暗含"择邻而处"的处世哲学,王夫之《读通鉴论》引申为"君子必慎所与处"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常用于三类场景:

  1. 教育领域:警示不良成长环境的影响
  2. 企业管理:强调企业文化的塑造作用
  3. 社会治理: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功能

(参考文献:汉典https://www.zdic.net/;国学大师http://www.guoxuedashi.net/;《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网络扩展解释

“鲍鱼之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成语出处

  1. 《说苑·杂言》(汉代刘向):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 《颜氏家训·慕贤》(北齐颜之推):
    以“芝兰之室”与“鲍鱼之肆”对比,说明与善人或恶人相处的不同结果。

用法与示例


深层内涵

  1. 环境影响论:
    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会逐渐丧失对恶习的辨别能力。
  2. 现实启示:
    提醒人们谨慎选择社交圈和生活环境,避免被负面风气侵蚀。

相关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说苑·杂言》或《颜氏家训》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卑抑辩圃倡楼禅味陈惊座春丛淳华大马趴刀柄地表贰车放欢份子弗咈负耒告慰龚自珍涸冱黑光合延红桃悔吝祸福无常将仕郎郊飨椒瑛解典铺既尔积痞疾言倨色开车开云见天棵把空转老军列筵令材俚曲履盈蹈满媢忌女直字盘龙城遗址破漏痊痾曲意迎合让国上造沈遁世代书香霜轮刷印讨生鹈翼退放顽冗夏炉冬扇相阀先河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