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責;責罵。 唐 李綽 《尚書故實》:“既夜分,取一椀合于面前,俄頃揭看,見一班白紫綬者纔長數寸,此人詬責之曰:‘與人有分,不卹其孤可乎?’” 明 歸有光 《張母太安人壽序》:“ 秋官 有小過,詬責之如年少時。” 張孝若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 謇 在 江蘇 輒忝代表,瞠目撟舌為社會詬責,無可解免。”
“诟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诟責”指以嚴厲的言辭批評或責備他人,強調态度的嚴肅性和措辭的直接性。該詞由“诟”(指責、辱罵)和“責”(批評、追究)組合而成,兩者疊加後更凸顯對錯誤行為的強烈不滿。
2. 發音與注音
3. 使用場景與語境
通常用于書面語境,描述對他人言行、品德或責任的嚴厲批評。例如:
4. 近義詞與辨析
5.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本或嚴肅論述中,日常交流中可替換為“痛斥”“譴責”等更通俗的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诟責,意為責備、指責。是由“诟”和“責”兩個字組成。
“诟”的拆分部首為讠言字旁,表示與言語相關;“責”的拆分部首為貝貝字旁,表示與財物相關。它們的筆畫分别是7畫(诟)和9畫(責)。
“诟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中的“诟訟”,在古代意指訴訟或争論。後來發展為指責他人的行為或态度。
在繁體字中,“诟責”保留了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種變體的“诟責”寫法為“詬責”,由于現代漢字簡化過程中的規範化,這種寫法已經不再通用。
以下是一些關于“诟責”的例句:
1. 他對我诟責了一番,我感到很不舒服。
2. 我被老師诟責了,因為我沒有完成作業。
3. 她一直對着兒子诟責,看起來很生氣。
“诟責”可以與一些詞組搭配使用,如:
1. 嚴厲诟責:嚴厲地責備或批評。
2. 老調重彈:一再诟責或指責。
近義詞:責備、指責、譴責。
反義詞:表揚、贊許、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