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责;责骂。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既夜分,取一椀合于面前,俄顷揭看,见一班白紫綬者纔长数寸,此人詬责之曰:‘与人有分,不卹其孤可乎?’” 明 归有光 《张母太安人寿序》:“ 秋官 有小过,詬责之如年少时。”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謇 在 江苏 輒忝代表,瞠目撟舌为社会詬责,无可解免。”
“诟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诟责”指以严厉的言辞批评或责备他人,强调态度的严肃性和措辞的直接性。该词由“诟”(指责、辱骂)和“责”(批评、追究)组合而成,两者叠加后更凸显对错误行为的强烈不满。
2. 发音与注音
3. 使用场景与语境
通常用于书面语境,描述对他人言行、品德或责任的严厉批评。例如:
4. 近义词与辨析
5.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本或严肃论述中,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痛斥”“谴责”等更通俗的表达。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诟责,意为责备、指责。是由“诟”和“责”两个字组成。
“诟”的拆分部首为讠言字旁,表示与言语相关;“责”的拆分部首为贝贝字旁,表示与财物相关。它们的笔画分别是7画(诟)和9画(责)。
“诟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诟讼”,在古代意指诉讼或争论。后来发展为指责他人的行为或态度。
在繁体字中,“诟责”保留了相同的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有一种变体的“诟责”写法为“詬責”,由于现代汉字简化过程中的规范化,这种写法已经不再通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诟责”的例句:
1. 他对我诟责了一番,我感到很不舒服。
2. 我被老师诟责了,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
3. 她一直对着儿子诟责,看起来很生气。
“诟责”可以与一些词组搭配使用,如:
1. 严厉诟责:严厉地责备或批评。
2. 老调重弹:一再诟责或指责。
近义词:责备、指责、谴责。
反义词:表扬、赞许、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