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诟责的意思、诟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诟责的解释

斥责;责骂。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既夜分,取一椀合于面前,俄顷揭看,见一班白紫綬者纔长数寸,此人詬责之曰:‘与人有分,不卹其孤可乎?’” 明 归有光 《张母太安人寿序》:“ 秋官 有小过,詬责之如年少时。”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謇 在 江苏 輒忝代表,瞠目撟舌为社会詬责,无可解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诟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斥责、责骂,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色彩,通常指用严厉、侮辱性或令人难堪的言语进行指责。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严厉斥责与辱骂: “诟责”指的不是一般的批评或责备,而是带有侮辱性、激烈言辞的责骂。它强调指责时的态度是愤怒、羞辱性的,目的是使被指责者感到难堪或羞耻。例如,“他因失误而遭到上司的严厉诟责。”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构成分析:

    • 诟 (gòu): 本义指耻辱,引申为辱骂、斥骂。《说文解字》释“诟”为“謑诟,耻也”。段玉裁注:“謑诟,耻也。謑诟谓诟病,谓耻辱也。” 可见“诟”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负面和羞辱意味。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 责 (zé): 本义指索取财物(如“责债”),引申为要求、督促、批评、责备、诘问等含义。
    • 组合义: “诟责”结合了“诟”的辱骂、羞辱义和“责”的责备、批评义,因此其含义侧重于用带有侮辱性质的言语进行严厉责备。
  3. 引申义与情感色彩:

    • 公开性与羞辱性: “诟责”通常带有公开指责的性质,目的在于使对方在众人面前感到羞耻或难堪。
    • 强烈的情感色彩: 这个词蕴含着指责者强烈的愤怒、不满、鄙夷等情绪。
    • 行为后果: 被“诟责”的对象通常会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屈辱或愤怒。
  4. 用法差异:

    • 与“责备”、“指责”的区别: “责备”和“指责”是中性或略带批评意味的词,程度相对较轻,不一定带有侮辱性。而“诟责”则程度更重,必然包含辱骂、羞辱的成分。
    • 与“辱骂”、“谩骂”的区别: “辱骂”、“谩骂”侧重于纯粹的用污言秽语进行攻击,其目的可能主要是发泄情绪或侮辱对方,不一定包含对具体过错或责任的追究。而“诟责”虽然也包含辱骂,但其核心仍然是针对对方的过错、失误或责任进行追究性的、带有羞辱性质的责备。它兼具“责”(追究责任)和“诟”(辱骂)的双重含义。
  5. 文献例证:

    • 虽然“诟责”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如“责备”、“指责”高,但在古代和近现代文献中均有使用。例如,在历史记载或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因过失而受到当众严厉斥责和羞辱时,常用到“诟责”一词。如:“(阳虎)伪不见冉猛者,曰:‘猛在此,必败。’猛逐之,顾而无继,伪颠。虎曰:‘尽客气也。’… 阳虎伪不见冉猛者… 既出,或诟责猛。”(此处描述了战场上因行为不当而受到斥责)。 来源:《左传·定公八年》(虽非直接使用“诟责”一词,但“诟责”的语义场景与此类记载相通)。朱熹在注解经典时也使用过相关表达体现斥责义。

“诟责”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动词,意指用带有侮辱性、令人难堪的言语进行严厉的斥责和责骂。它强调指责行为的公开性、羞辱性以及指责者强烈的负面情绪,程度比一般的“责备”、“指责”更重,核心在于“责”(追究)与“诟”(辱骂)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

“诟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诟责”指以严厉的言辞批评或责备他人,强调态度的严肃性和措辞的直接性。该词由“诟”(指责、辱骂)和“责”(批评、追究)组合而成,两者叠加后更凸显对错误行为的强烈不满。

2. 发音与注音

3. 使用场景与语境
通常用于书面语境,描述对他人言行、品德或责任的严厉批评。例如:

4. 近义词与辨析

5. 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本或严肃论述中,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痛斥”“谴责”等更通俗的表达。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譔伴送层椒长棘长虑顾后缠回赤后笞辱春娇都师额尔犯憷诽谑腐障合法权益河隍皇阶荒政护丧疆郊坚僻检则狡赖警抑金天氏冀阙基跱计置军南门居亭主可哀刻文抠搜留馆马翁内馈妞子弄月嘲风疲馑凭虚公子讫尽清脱请谳曲包缺事群雄人中龙虎睿感僧道升火寿圹蜀客説讲速锐泰东投靠忘本现代派显丽线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