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渡江楫的意思、渡江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渡江楫的解釋

《晉書·祖逖傳》:“帝乃以 逖 為奮威将軍、 豫州 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 大江 。’辭色壯烈,衆皆慨嘆。”後以為出征宣誓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或為渡 江 楫,慷慨吞 胡 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渡江楫"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典故的複合詞,由"渡江"和"楫"兩部分構成。該詞典出《晉書·祖逖傳》,特指東晉名将祖逖率軍北伐時中流擊楫的典故。《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象征立志報國的船槳",《古代漢語詞典》則注為"表達複興之志的典型意象"。

從字義解析:

  1. "楫"讀作jí,本義指船槳,《說文解字》釋為"舟擢也"。在"渡江楫"中作動詞"渡"的憑借工具,《辭源》引《詩·衛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注疏,強調其渡越江河的工具屬性。
  2. "渡江"作為動賓結構,《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橫跨江河的行為",在特定曆史語境中特指晉室南渡後北伐中原的軍事行動。

該詞的引申義包含雙重象征: • 表層指涉渡江工具,《漢語成語大辭典》引《資治通鑒》注"中流擊楫而誓"; • 深層喻指複興之志,《中國典故大辭典》解析為"表達收複失地的決心",常與"中流擊楫"互文使用。

現代用法多見于曆史論述與文學創作,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楫字意象承載着華夏文明的渡厄精神"。在權威辭書中,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建議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中關于古代舟楫制度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渡江楫”是一個曆史典故,源自《晉書·祖逖傳》,其核心含義與東晉名将祖逖北伐的壯舉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出處與背景

據《晉書》記載,祖逖被任命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後,率部渡江北伐。行至長江中流時,他擊打船槳(即“中流擊楫”)立誓:“若不能收複中原,便如江水一去不返!”。這一場景展現了祖逖誓死報國的決心,成為後世傳頌的經典。

2.象征意義

“渡江楫”常被用來比喻堅定的志向與愛國精神,尤其強調在逆境中矢志不渝的豪情。宋代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道“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借祖逖之事抒發抗敵報國的氣節。

3.詞語結構與用法

4.相關擴展

該典故衍生出成語“中流擊楫”,與“渡江楫”含義相近,均強調奮發圖強的決心。此外,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也常與此并提,共同體現其自律與抱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祖逖傳》原文或文天祥《正氣歌》的完整詩句。

别人正在浏覽...

八陣法撥墨不悛草土臣禅流赤膽祠求琮玺擔石貂帳洞辟頓錫訪谒馮相幹亂管軍關内郭申顧眺還省華盛簡冊降水谏獵書驕陵積昏吉笄九冰恇葸昆竹連蹦帶跳斂財兩禁鐐镮劣丈鱗鬣輪桷旅吟茅檐男夫黏着力拗木枕烹燖偏側迫遣栖寄清錢蚯蚓瘴擾躟僧衣上下平舍己就人省改深固他故體貼入微體行萬有猬鼠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