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楫的意思、渡江楫的詳細解釋
渡江楫的解釋
《晉書·祖逖傳》:“帝乃以 逖 為奮威将軍、 豫州 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 大江 。’辭色壯烈,衆皆慨嘆。”後以為出征宣誓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或為渡 江 楫,慷慨吞 胡 羯 。”
詞語分解
- 渡的解釋 渡 ù 橫過水面:渡船。渡橋。渡河。擺渡。強渡。遠渡重洋。 由此到彼:渡過難關。 轉手,移交:引渡。 過河的地方:渡口。渡頭。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渡江楫”是一個曆史典故,源自《晉書·祖逖傳》,其核心含義與東晉名将祖逖北伐的壯舉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出處與背景
據《晉書》記載,祖逖被任命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後,率部渡江北伐。行至長江中流時,他擊打船槳(即“中流擊楫”)立誓:“若不能收複中原,便如江水一去不返!”。這一場景展現了祖逖誓死報國的決心,成為後世傳頌的經典。
2.象征意義
“渡江楫”常被用來比喻堅定的志向與愛國精神,尤其強調在逆境中矢志不渝的豪情。宋代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道“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借祖逖之事抒發抗敵報國的氣節。
3.詞語結構與用法
- 結構:由“渡江”(渡過長江)和“楫”(船槳)組成,字面指渡江時所用的槳,引申為祖逖的誓言場景。
- 現代應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立志報國的壯烈情懷,或作為典故引用以增強表達力度。
4.相關擴展
該典故衍生出成語“中流擊楫”,與“渡江楫”含義相近,均強調奮發圖強的決心。此外,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也常與此并提,共同體現其自律與抱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祖逖傳》原文或文天祥《正氣歌》的完整詩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渡江楫》是一個充滿了意境和情感的詞語。拆分部首為“水”和“舟”,其中“水”表示江河水流,“舟”表示船隻。該詞的筆畫數為15畫,可以給人一種平穩而有力的感覺。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楚辭》中的《離騷》一詩:“渡江舟楫,恐不 拒兮”。在這裡,“渡江楫”描繪了船隻劃過江河的場景,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内心的情感。
《渡江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渡江楫」,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保持了相似的意義和音讀。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勤江楫”,可以看出字形有些變化,但整體意思沒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渡江楫》的例句:
1.在黎明時分,渡江楫上的水手們開始努力劃槳。
2.他獨自一人乘坐渡江楫,穿越茫茫江水。
3.風雨中的渡江楫,更顯出水手們的勇敢和堅毅。
《渡江楫》的相關組詞包括:渡江、楫船、江水等。而與之近義的詞語有:渡河、劃船、過江等。反義詞可能包括:登岸、在岸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解答你關于《渡江楫》的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