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褂的意思、長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褂的解釋

身長過膝的中式單、夾褂。 茅盾 《子夜》二:“拿着‘引’字白紙帖的 吳 府執事人們,身上是黑大布長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褂(cháng guà)是漢族傳統服飾的一種,指衣身較長、通常覆蓋臀膝至腳踝的上衣。其核心特征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形制特征

    長褂指對襟或右衽的長衣,衣長過膝,袖口寬大,常見盤扣裝飾。區别于短褂,其長度可覆蓋下肢大部分,形成莊重垂順的線條。《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長過膝蓋的中式單上衣”。

  2. 曆史演變

    清代滿漢服飾交融時期,“長褂”特指男性長袍(如馬蹄袖箭衣),後演變為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常穿的立領布袍(如“長衫”)。《漢語大詞典》注明其作為“長袍”的同義替代詞出現于近代文獻。

二、文化符號意義

  1. 身份象征

    清代長褂配馬褂為官場禮服(如“補褂”),民國時期素色棉布長褂成為文人階層的标志性着裝,體現清雅氣質,如魯迅小說中描寫的“青布長褂”形象。

  2. 禮儀功能

    在傳統禮儀中,長褂需配合“長褲”形成完整裝束,衣長象征端莊持重。現代中式婚禮、典禮中仍作為禮服使用,代表文化傳承。

三、現代應用語境

當代語境下,“長褂”多指: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3. 魯迅.《孔乙己》. 新青年雜志,1919.
  4. 周汛.《中國衣經》.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5. 中華服飾文化研究會.《漢族服飾形制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8.

網絡擴展解釋

長褂是一種中式傳統服飾,其含義和特點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長褂指身長過膝的中式單衣或夾衣,通常采用對襟設計,特點是覆蓋至膝蓋以下。

二、曆史與演變

  1. 起源:最初為滿族人的常服,清朝初年逐漸被漢族接受并普及。
  2. 文化融合:清朝通過“剃發易服”政策強制推廣滿族服飾,長褂成為漢滿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

三、結構與用途

四、現代應用與文學引用

五、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長褂可隱喻“年長或地位高者”,但此用法多見于特定方言或修辭場景,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圖像或形制細節,可參考清代服飾研究文獻或博物館藏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檢拜節辯才步屐大國主義電邁訂議挏馬兜攪多幸番易鳳草風口風帽高阜跟前乖愆廣牡官絹花邊鬼頭黃土道猾黠渾融火耕火絨草火鼠布減低鞯面建制噤害筋肉曠古絕倫蠟面狼艱狽蹶磊落不覊嶺巆柳拐子劉永福龍幡蠻客缪書黏塗平面波蒲萄青翦清鑒青龍稻驅納戎亭撒嬴稍後施孟授衣雙季稻熟玩誦咒素口罵人土卵飨食謝筵